近日,作為世界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及中國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中芯國際(0981.HK)發布了2017年的年度業績。
年內利潤大幅下滑
收入創下新高,由2016年的29.14億美元增至31.01億美元,升幅6.4%,但年內利潤錄得1.26億,較2016年的3.16億下滑60.13%,主要是因為銷售成本、研發開支凈額的上升。銷售成本較2016年上升14.34%,導致毛利由8.5億美元下滑至7.4億,跌幅12.94%,再加上研發開支凈額由2016年的3.18億美元增34.28%至4.27億,使得年內利潤大幅下滑。
收入創下新高主要因為已付運晶圓的數量上升,2017年,中芯國際晶圓付運量為431萬片8寸等值晶圓,較2016年的395.77萬片上升8.9%。銷售成本的上升,是由于折舊費用增加及晶圓付運量增長所致,2016年的折舊攤銷費用為5.84億美元,2017年增32.53%至7.74億美元,這也導致了中芯國際的毛利率由2016年的29.2%下降至2017年的23.9%。
18年資本開支計劃
晶圓代工屬于重資本行業,生產線的規?;?、產品制程的先進化是企業的“護城河”,最新制程晶圓技術的掌握,將帶給企業先發優勢及價格優勢,但這都是通過大量的資本研發投入實現的,新產能的擴充也將帶來折舊費用使企業業績承壓,就中芯國際而言,2017年,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約11.2億美元,同比增長約5.2%,創下歷史新高。但為了搶占技術高地及市場份額,產能的擴充與研發的投入將勢在必行,放棄這兩項投入,也就等于放棄了未來。
在2018年,公司對重大資本開支做了詳細規劃,預計資本開支約為19億美元,主要用于:1.擴充擁有大部分權益的北京300mm晶圓廠、北京300mm晶圓廠、上海200mm晶圓廠、上海300mm晶圓廠及江陰凸塊廠;2.天津的新項目;3.擁有大部分權益的附屬公司將聚焦于14納米FinFET技術的研發。中芯國際有望在2018年于產能及先進制程研發再進一步。
先進制程的追趕
中芯國際的2018,注定是變革的一年,在智能手機增速放緩的行業環境下,行業增長動力轉向由先進制程的高性能運算產品為主,成熟制程的競爭愈加劇烈,價格壓力遠大于預期,這也是由于公司在先進制程技術方面的落后造成的,如下所示為2017年各季度的毛利率情況,由于行業內競爭加劇,第四季度,中芯國際毛利率已下滑至18.9%。
28nm晶圓的擴大生產是公司2017年的主要增長動力之一,來自28nm的收入占比從年初的5%迅速攀升至年底的11.3%。其中,28nm的HKMG(金屬柵+高K柵介質)已在2017年完成產能爬坡,改良版HKC+預計2018年投產,而針對14nmFinFET技術目前正處于研發階段,預計2019年上半年量產。
估值方面,截止4月4日收盤,PE(TTM)為35.8倍,是港股市場中同行業最高的,以歷史估值相比較,中芯國際目前PE也處于2014年來高位,這其中不乏投資者對梁孟松博士加盟后對14nm技術研究進度的看好。但在縮小與產業龍頭技術上的差距之前,中芯國際仍將面臨現有制程的劇烈競爭,價格壓力將影響公司業績。
對于中芯國際來說,2018充滿挑戰,能否沉淀后“振翅高飛”,就看14nm先進制程的研究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