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中國集成電路嚴重依賴進口,提升芯片自給自足程度迫在眉睫

時間:2018-04-0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3月23日,美國總統川普簽署總統備忘錄,計劃對至少5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征收25%的關稅,并將制定新的投資限制條款。而除了希望減少1000億美元貿易逆差等要求外,美方發布的「301調查」報告還對中國「芯片」產業獲取境外企業智慧財產權的方式,以及跨境收購等有所指責。

3月23日,美國總統川普簽署總統備忘錄,計劃對至少5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征收25%的關稅,并將制定新的投資限制條款。而除了希望減少1000億美元貿易逆差等要求外,美方發布的「301調查」報告還對中國「芯片」產業獲取境外企業智慧財產權的方式,以及跨境收購等有所指責。

嚴重依賴進口,貿易逆差擴大

芯片在中美貿易戰中地位凸顯的原因之一在于,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芯片消費市場,但長期以來,中國集成電路嚴重依賴進口,貿易逆差持續擴大。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CSIA)的統計資料顯示,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的產品需求達到1.40兆元人民幣(約7兆臺幣),但國內自給率僅為38.7%。同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額超過2600億美元(約7.8兆),已經替代原油成為中國第一大進口商品。同時集成電路的貿易逆差在2017年再創新高,達到1932億美元(約6兆臺幣)。

在強大的芯片進口需求中,美國是中國重要的芯片進口國。商務部2017年5月發布的《關于中美經貿關系的研究報告》顯示,美國出口的15%的集成電路都銷往中國。

中國早已是美國芯片廠商的重要市場。財報顯示,高通(Qualcomm)2017財年在中國大陸的營收為145.79億美元(約4373億臺幣),占總營收的65%。早在2010年,高通中國大陸市場的營收比重就達到29%,超越韓國成為其最大市場。

另一家存儲芯片巨頭美光(Micron)2017年在中國大陸市場的營收達104億美元(約3012億臺幣),占其總營收的51%。而中國大陸市場在美光總營收中的比重在2013-2016年間都保持在40%以上。

全球芯片業格局目前十分穩固。以存儲芯片為例,目前全球2大主流記憶體DRAM和NANDFlash已經形成相對壟斷格局。2017年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3家共計占95%的DRAM市場,而NANDFlash市場則被三星、東芝、西部資料、美光、SK海力士和英特爾6家瓜分。

在移動端的芯片領域,Counterpoint對2017年第3季的統計資料顯示,高通以超過40%的市占率位居第1,蘋果以20%的市占率位列第2,后續依次是聯發科、三星以及中國的海思、展訊。重點在于,2016年Q3的市占率排名與之完全一樣,只是具體數字有所出入。

內憂外患夾擊

中國企業在全球芯片產業格局中長期處于中低端領域。目前中國能自主制造類比、分離等低端芯片,但邏輯、存儲等高端芯片目前都無法自給。此外,紫光展銳、華為海思等企業還能夠生產手機所用的射頻芯片和基帶芯片。但海思和展訊2017年第3季分別占據8%和5%的市場份額。據了解,海思的麒麟芯片都用于華為自身,外部還沒有采用。

中國企業在全球芯片產業鏈上也較為弱勢。在設計、制造、封測等眾多環節中,中國企業僅在較為低端的封測領域處于第一梯隊。

外患的同時還有內憂。中國芯片企業的本土戰場,已有許多國際芯片巨頭前來建廠,搶奪市場份額。最新的建廠消息來自韓國三星。3月28日,三星在陜西西安的半導體工廠二期宣布投建。該廠一期的累計投資金額達到100億美元(約3000億臺幣),目前已經有生產線全線運行。而二期生產線投資規模在70億美元(約2100億臺幣)左右。

自給自足迫在眉睫

在具有針對性的美國貿易戰開打之際,中國提升芯片自給自足程度已經迫在眉睫,國家高層已經高度重視。在資金方面,2014年中國成立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來扶持芯片產業鏈上的相關企業,投資資金一期超過1387億元。2018年1月,消息指該基金的第二期募資也已經啟動,預計規模達到2000億元。

中國企業還試圖采取走出去并購的模式。紫光集團曾在國內外的芯片領域掀起一連串并購。2016年,在紫光集團曾試圖以240億元入股西部資料最終流產后,雙方在當年9月宣布成立合資公司,其中紫光集團旗下紫光股份持股51%。2015年,紫光集團還傳出試圖以230億美元(約6090億臺幣)收購美光,但也因國家安全問題最終落空。

對中國芯片產業來說,制造是未來相對能夠快速突破的一個環節。賽迪顧問集成電路產業研究中心總經理劉堃表示,中國大陸12英吋的芯片生產線在加速建設,目前在建或者準備建設的有20多條。他預計,2020年左右,國內芯片企業在制造環節會實現比較快的發展。

中國芯片企業紛紛投入重金。在存儲芯片領域,紫光集團旗下的長江存儲投資240億美元的3DNANDFlash生產線、福建晉華首期投資370億元的DRAM利基型芯片生產線,以及合肥長鑫總投資494億元的DRAM生產線,此前都預計在2018年投產。

IHS半導體分析師何暉認為,國內芯片無法擺脫進口依賴,源于技術很難超越。國外芯片巨頭的技術積累了幾十年,中國企業還有漫長一段路。她表示,美國有自己的產業保護,不希望中國太快超越。

劉堃也表示,中國芯片企業在技術方面整體來說相對落后。此外,一些芯片巨頭的技術基礎非常雄厚,一些智慧財產權無法避開。

但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人工智慧的爆發,寒武紀、地平線、深鑒科技等國內AI芯片領域的初創企業紛紛拿到融資。劉堃認為,針對定制化的芯片改造,有利于國內芯片企業提前占領特色領域。

但他也認為,雖然中國在AI芯片領域相對走在前列,但是這種爆發源于下游應用的帶動。如果應用沒有起來,還是會影響到整個市場。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