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企業智能化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出現了“為了智能制造而智能制造”、“智能制造=無人化”、“自動化+軟件=智能制造”、“互聯網+大數據=智能制造”等誤區,這些誤區阻礙自動化企業甚至是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制造企業亟需一場撥云見霧的探討來避開智造誤區,把握關鍵要素,實現智能化的目標。
為此,2018年3月29日,由SIMM深圳機械展聯合中國傳動網、中國運動控制產業聯盟共同舉辦的第五屆智能制造及機器人應用技術主題論壇【實現智能制造的關鍵要素專題】在深圳會展中心6樓桂花廳隆重召開,來自智能制造領域的200余位產業人士匯聚一堂,針對智能制造產業的誤區規避、行業走勢、技術走向、國內外品牌動態、企業轉型升級等熱點議題進行了討論,探索智能時代企業的創新發展之路,共同鑄就了一次群英薈萃、精彩紛呈的行業盛會。
精英共話,精準把握智造大廈的建筑基石
會議伊始,來自智能制造領域的領先企業及資深行業人士就企業或是個人對智能時代制造業發展觀點與看法進行了分享演講。
自動化管理顧問段永康
段永康先生針對“我們離智能制造還有多遠?”發表演講,他認為智能制造是通過智能設計、智能制造、智能服務來實現以人為核心的人機系統到人機智能的自主運行系統之間的轉換,目的是要實現制造的產品、過程、工具三個層面的智能化。
要想實現智能制造,其核心在于模型建立和深度學習,而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要實現射頻識別(移動識別)、實時定位(移動跟蹤)、無線網絡(數據采集)、大數據(分類整合)、云計算(分析處理)、人工智能(深度學習)、虛擬仿真(樣品設計)、3D打印(實物樣品)、機器人(精準控制)、物聯網(信息驅動)、自動化(傳感檢測執行)等技術基礎,打造一個完整的智能制造生態鏈。
“智造商”創始人鄭宇銘
鄭宇銘先生向大家分享了“工業以太網技術發展狀況及對智能制造的意義”,他認為目前工業制造系統正在變得越來越龐大,當數據連接需求變大時,各類設備間的互聯互通也變得越來越重要,這幾乎成為智能制造成功的關鍵。設備在實現互聯互通的過程中存在的現實障礙主要是在制造業現場從信息、控制、傳感和執行機構等各層面,網絡協議標準眾多,自動化企業并不會只使用來自某一家或某一個組織的產品系統和解決方案。
針對“現有工業以太網協議是否會被替代?”這一問題,他認為,盡管OPCUA和時間敏感網絡TSN為所有工業以太網協議應用層和數據鏈路層提供了相互連通/融合的機會,有助于改善和提升設備間的互操作性,但是,OPCUA和TSN都是獨立于產品廠商的第三方協議標準,制訂協議時可以選用的一組通用的技術標準,并非一種協議,也不具有強制性,而工業產品和制造系統普遍有著較長的生命周期,因而現有工業以太網協議短期內不會被替代。
深圳市雷賽控制技術有限公司戰略與行業營銷總監蘆健
蘆健總監進行了題為“總線時代,工控行業的現在與未來”演講,他指出,在IT+OT時代,隨著企業跨界整合轉型升級的持續推進,工控行業產品與方案提供商存在著許多的痛點,要想解決這些痛點,工控企業必須具備快速相應市場需求的行業團隊及個性定制化開發平臺,能夠做到標準化、模塊化、平臺化的設計和快速響應的行業定制能力,這就需要企業進行全產業鏈布局、生產多系列產品、創建專業的行業團隊、與其他行業合縱連橫。
目前,大部分企業將進行由單獨產品、產品方案結合、行業定制方案到綜合解決方案的企業服務模式轉型。而企業是否具有解決方案中關鍵產品的掌控能力、較強的應用服務經驗、產品與服務資源的整合能力和跨部門的方案營銷能力則是企業向著綜合解決方案轉型的關鍵能力和條件。
南京埃斯頓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運動控制及伺服產品事業部總經理江興科
江興科總經理提出,2017年以來企業收并購案例頻發,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收并購開始步入國際市場。自動化企業通過走國際化之路接觸到國外的高新技術以充實自身技術,海外市場的拓展也擴大了公司的業務需求,而國際化人才的加入更是加強了企業發展的原動力,這對自動化企業來說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但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與挑戰。
未來,自動化行業的設備將向著標準化、模塊化、小型化發展,非標自動化產線也會變得更加柔性化,自動化企業的產品與服務也將向著簡單易用、低成本、小空間、一站式服務的方向發展。
在嘉賓完成了演講后,與會人員就目前智能制造領域的行業、市場、企業、技術等方面的問題進行了互動討論。
未來可期,憑關鍵要素叩開智能時代的大門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貫穿于制造生產各個環節,具有自感知、自學習、自決策、自執行、自適應等功能的新型生產方式。而在追求這種新型生產方式的過程中,自動化企業要從戰略選擇、組織建設、支撐動力等方面來重建企業架構,為轉型升級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要注重工業以太網、OPCUA、TSN、大數據、工業云等技術的開發與突破,用技術創新為智能制造注入活力;也應當注重國際自動化市場的拓展與開發。自動化企業應當牢牢地把握企業架構、技術創新、市場發展等關鍵要素,夯實基礎,穩步前進,用扎實有力的步伐跨入智能制造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