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的2018年才過了3個月,施耐德已經發了兩次漲價通知。
2月27日,施耐德發布多系列產品價格調整通知,施耐德電氣的低壓變頻器、伺服類、控制與信號類、Osmart系列、觸摸屏、大型、小型PLC等產品的產品系列價格上調3%-10%,新列表價格將于2018年3月26日零時生效。
3月23日,新列表價格還未生效,施耐德電氣再次發布通知,調整價格的產品在原有的產品系列基礎上,又增加了低壓變頻器、伺服類產品的5個產品系列。
事實上,不僅僅是施耐德一家,自動化產品價格上漲已經是業內普遍的現象。正如施耐德漲價通知中所說的那樣,主要原因還是“原材料成本上升”。從去年年底,以電子元器件為首的原材料頻頻漲價,造成自動化產品成本的持續上升,預計這一趨勢后續還會繼續發酵。
電子元器件持續缺貨漲價,市場火爆
訂單爆滿,產能不足,電阻依然供不應求
雖然2017年電子元器件經歷了兇猛且漫長的漲價,但電阻市場漲價態勢相對較弱,殊不知剛進入2018年漲情就來勢洶洶。2018年開年不到2個月內,電阻市場經歷了兩輪漲價潮,包括國巨、旺詮、厚聲、麗智電子、光頡科技、華新科、風華高科等電阻原廠均已發布漲價通知,國巨更是二度調漲,漲價幅度高達30%。3月20日,光頡科技發布今年以來第三次電阻漲價通知。目前電阻廠商接單情況確實火爆,產品供應缺口范圍已從一般型電阻向高精密電阻蔓延,交貨周期變長,部分廠商已在新增產能以應需求。
暴漲的需求量,MLCC缺貨到2018年底
2017年MLCC市場全年處于供應緊張狀態,國巨、風華高科等MLCC廠商均歷經了數輪漲價,時至2018年,MLCC缺貨漲價之勢持續,村田中國總裁丸山英毅表示,全球大的MLCC廠商加起來的產能也滿足不了暴漲的需求量,MLCC缺貨情況要到2018年底才能有所緩解。
MLCC最缺的規格集中在0402、0603中容產品,特別是0402中容因日系大廠村田主要供貨給EMS廠,釋出給通路商的量極少,加上京瓷減產,導致價格狂飆,有部分訂單涌向還略有產能的華新科,通路商憂心,這些常用料應用廣泛,現在就已經非常吃緊,第3季恐因旺季效應而大缺。
MOSFET供應缺口更趨嚴重,第二季價格喊漲5~10%
MOSFET因國際大廠退出,自去年下半年起供給漸趨吃緊,加上受到晶圓代工及EPI硅晶圓產能不足限制,市場供不應求壓力持續上揚,報價也自今年首季起真正開始起漲。進入第二季后,在超威、英特爾與NVIDIA推出新平臺的推波助瀾下,MOSFET供應缺口將更趨嚴重,MOSFET業者訂單可見度達到今年第三季,產品報價也將順利在第二季調漲,漲幅約在5~10%。
固態電容、鋁電解電容供需缺口超過MLCC
鋁價上升加上環保政策,上游鋁箔供給廠商漲價,造成下游鋁質電容、固態電容不得不跟進漲價。今年年初,尼吉康發出通知,宣布對其鋁電解電容產品價格調漲5%,拉開了今年鋁電解電容的漲價序幕。緊接著繼日系廠商之后,臺系廠商也調漲鋁電解電容價格。。固態電容因缺乏龍頭級大廠定調景氣,相對比較沉靜,但是從供需狀況來看,市況一樣火熱,供需缺口超過MLCC。之前各廠商都是挑單讓平均售價增加,今年第2季起有可能出現全面性的漲價情形。
MCU市場面臨供應短缺,預估漲價幅度30%
2017年12月,全球汽車電子芯片龍頭大廠NXP(恩智浦)宣布,MCU、汽車電子等產品將從2018年第一季度開始進入漲價通道,正式打響了今年MUC芯片漲價第一槍!由于汽車電子及物聯網大量導入MCU架構,需求爆發,加上包括ST、TI、瑞薩等IDM廠產能不足,導致交期拉長據悉,不少MCU廠商產品交期都從4個月延長至6個月,日本MCU廠商更是拉長至9個月。到了2018年,隨著原材料的上漲,全球各大晶圓廠向客戶調漲報價勢在必行,MCU缺貨漲價的情況仍將延續,預估漲價幅度上看30%。目前已經有晶圓廠宣布漲價,可能會對MCU造成漲價缺貨。
上游瘋漲,自動化企業需要謹慎應對
自去年以來,元器件缺貨漲價浪潮一波接一波,今年更甚。無論電子元器件的供應緊張或是緩解,對下游的自動化廠商而言,都必須考慮供應需求情況、原廠產品調配變化等重要因素,以及時的調整自己的采購策略。現階段已有許多廠商發出擴產計劃,這在存儲芯片、MLCC等領域皆有進行;而硅晶圓缺貨漲價、短期未擴產等情況也對電子元器件的產出帶來影響。那么在需求激增的情況下,供需不平衡或將維持,供應鏈各方也應當站在所處行業、需求、上游變化等角度綜合權衡,提前準備,靈活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