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獲得通過。36天,富士康股份用最短的時間創造了一個A股IPO奇跡。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富士康募股發行重要領域,主要涉及工業互聯網以及通信網絡設備產品兩大領域。盡管通信網絡設備產品占據了募資的主要份額,但市場卻更加看好工業互聯網前景。
擁抱工業互聯網藍海
提到工業互聯網,其產業價值不亞于工業4.0。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智能制造深度融合的產物,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旨在結合軟件和大數據分析,重構全球工業,將人、數據及機器各種元素互聯起來,大規模提升工業制造生產力。
較比之前,我國產業界曾提到的“兩化融合、智能制造”戰略思路,工業互聯網“數據+模型=服務”的特征,是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融合創造價值的內在邏輯。工業互聯網的核心,在于不斷提高制造業產品質量、生產效率、服務水平、降低成本,而這些正是中國產業轉型中所面臨的突出問題。
富士康以往的核心競爭力體現在“低成本+產業鏈整合”。目前,傳統的手機市場趨于飽和,同時電子產品行業技術更新換代日新月異,產品推陳出新的速度不斷加快,行業內競爭者數量不斷增多,加大了企業經營壓力。
據了解,作為《工業互聯網平臺白皮書》編撰者之一,富士康參與了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以及標準制定相關工作等,故此十分熟悉行業狀況,也清楚對于行業未來的影響。所以,上市公司的業務轉型嘗試,最終會影響到企業整體的戰略方向。
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工業互聯網領域投資規模將超過5000億美元。到2030年,工業互聯網將為全球經濟總量帶來超過15萬億美元的增長。2015~2030年間,工業互聯網領域預計將為我國國民生產總值帶來約達1.8萬億美元的增長。
就在不久前,國家相關部門召開《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及推廣工程實施指南》研討會。下一步,我國有望加快完善《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及推廣工程實施指南》,積極推進“十大重點設備上云”等重點工作。隨著相關政策措施的不斷落地,產業發展還將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富士康轉型意愿強烈
此次,富士康登陸中國A股,僅從名稱來看就帶有強烈的轉型意愿。
不同于一般的代工廠,憑借著成本優勢,富士康在通信網絡設備產品制造領域創造出了無可比擬的影響力。
不過,富士康并非沒有對手可言。近年來,僅在中國A股市場,富士康需要面對的競爭對手就有很多,包括比亞迪、環旭電子、卓翼科技、歐菲科技、長盈精密等等。其中作為后起之秀,比亞迪更是在網絡電信設備制造領域,對富士康構成了全面的挑戰。
當前,由于宏觀經濟波動對電子產品行業影響較大,受到國際貿易和區域貿易波動,產業風險震蕩區間不斷加大。此外,主要原材料價格波動也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印制電路板(PCB)、零組件、集成電路板(IC)、玻璃、金屬材料、塑料等主要原材料采購額,這些占到了富士康成本的90%左右,任何風吹草動都將左右企業的盈利。
一方面原材料價格以及人工成本,正在不斷擠占制造業的盈利水平。而另一方面,工業互聯網卻處于初期發展藍海階段。從企業發展本身來說,以及中國產業升級的需要,這些要素決定了,工業互聯網未來在中國產業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不久前,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也在兩會上表示,格力電器正在不斷加速部署智能制造。據介紹,現在格力電器在全國有8個基地,基本都實現了無人工廠,用機器替代人工操作,這是一種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途徑,最終要滿足消費者對精品的根本需求。
實際上,通過格力無人工廠,我們已經看到了工業互聯網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