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0年左右一直到2016年,消費電子市場規模的迅速擴大,支撐了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強勁發展。近年來,人工智能、5G、無人機、VR/AR、機器人產業發展迅速,并有望接力消費電子,成為未來幾年半導體下游需求的市場增長點。
2016年,全球半導體銷售規模3389億美元,面對龐大的半導體市場,國內半導體需求卻長期依賴進口,國產半導體缺口巨大。
2005年,中國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消費市場,并保持了十三年市場地位不可撼動的記錄,期間,由于智能手機市場的需求爆發,中國半導體市場份額曾一度達到驚人的全球一半。2016年中國半導體銷售1075億美元,占全球市場的31.72%,但國內晶圓產能只有1849kw/m,占全球的10.8%,中國半導體行業的供需嚴重失衡。2013~2016年,中國集成電路產品進口額連續四年超過2000億美元。
中國半導體產業供需的巨大反差,不僅不利于國內半導體產業本身的發展,其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影響到了國內半導體下游應用產業的發展。除此之外,集成電路是當今信息技術產業高速發展的基礎和源動力,其技術水平和發展規模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產業競爭力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
半導體產業的國產化勢在必行,為此,政府為扶持國內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在政策及資金方面給與了極大地支持。根據“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對IC制造產業的規劃,國產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將圍繞產能擴充與先進制程同步推進。
半導體自動化設備即屬于半導體產業的先進制程行列。
集成電路的制備過程,需要用到大量的制造加工設備,這些設備科技含量高,制造難度大,設備價值量高。按照半導體產業鏈上下游的劃分,半導體設備屬于半導體產業上游,半導體設備的使用貫穿于半導體制程的上中下游。
在半導體產業國產化的路上,雖與國際領先水平尚有差距,但也不妨礙我國順勢產生的大量半導體自動化設備公司,其中相當部分企業,在國際市場中也具備了一定的競爭力。
這些企業有:京運通、天龍光電、京儀世紀、北方華創、理工晶科、漢虹精機、蘭新高科、愛立特、方達、金實力、煒安達、華年風、福潤德、中電48所、旭光儀表、中電45所、上海機械廠、南光實業、北京儀器廠、戈德爾、北方微電子、東方中科、創世威納、方基輕工、硅拓微、馳艦、科睿設備、賽瑞達、科晶材料、金盛維納、力冠電子、中科儀器、匯德信、匡泰儀器、科友真空、科創源、沈陽儀器儀表、西北機器、匯盛電子、大族激光、紅寶石激光、武漢三工、萊聯光電、粵茂科技、開玖自動化、上海中藝、北京華峰、鴻勁科技、瑞柯儀器、華榮集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