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國石化化工行業在進口貿易和環保督查的雙重壓力下,利潤仍持續增長。
2月24日,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發布了《2017年石化化工行業經濟運行情況》報告。報告內容顯示,2017年,石化化工行業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45萬億元,同比增長15.8%,呈現六年來最快增速;實現利潤8313.6億元,同比增長52.1%,呈現七年來最快增速。
這主要得益于合成材料、基礎化學品和專用化學品收入和利潤的領先增速。報告認為,它們對石化化工行業的整體收入和利潤增長的貢獻率合計均超過八成。
出口貿易的增長對石化行業利潤也有一定貢獻。2017年,中國石化化工行業進出口貿易總額5833.7億美元,同比增長22.1%,其中,出口總額為1929.8億美元,增長12.9%;逆差1974.2億美元,同比增長45.1%。
但國內市場需求增長較快,以及高端石化化工產品與世界先進水平還存在差距,導致部分石化化工產品的進口貿易持續增長,對國內市場的持續增長產生較大壓力。
海關數據顯示,2017年,合成材料凈進口3880.9萬噸,增長8.2%;有機化學原料凈進口4783.2萬噸,增長4.8%。
“由于環保要求的提高,一些企業減產、停產,這使得石化化工產品供給增長緩慢。”報告內容指出。
根據2017年石化化工行業去產能情況,其中,合成氨產能減少165萬噸,尿素產能減少280萬噸,電石產能減少350萬噸,聚氯乙烯產能減少28萬噸。
大宗石化產品普遍過剩、高端專用石化化工產品產業化水平依然較低,以及環保督察去產能力度加大等因素,對石化化工行業投資產生較大影響。2017年,中國石化化工行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6萬億元,同比下降2.8%;其中,化工行業投資1.5萬億元,下降5.2%,連續兩年下降,同比擴大2.5個百分點。
安全事故頻發也為目前該行業主要問題之一。據安全監管總局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石化化工行業共發生事故218起,死亡271人。
去年,國內石化化工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28005家。“全國近30萬家危化品生產經營單位中,安全保障能力比較差的小石化化工占80%以上。”報告指出。
針對上述問題,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在報告中表示,將大力推進危化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工作,確保中小型企業和存在重大風險隱患的大型企業要在2018年底前全部啟動搬遷改造。
今年,原材料工業司還將編制《化工新材料補短板工程實施方案》,加快實施化工新材料補短板,開展石化化工園區智能化改造,引導石化化工行業擴大投資和“走出去”,其中輪胎、化肥、氯堿等將作為重點行業。
從石化化工產量來看,去年整體變化不大,保持平穩。其中,乙烯產量1821.4萬噸,增長2.4%;甲醇產量4528.8萬噸,增長7.1%;合成材料產量1.5億噸,增長6.6%;輪胎產量9.26億條,增長5.4%;化肥總產量6065.2萬噸,下降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