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推動MEMS感測器應用將是物聯網發展的迫切需求

時間:2018-02-09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不論是在家中、車上或工作場所,微機電(MEMS)應用已悄悄深入消費者生活。盡管不常受到注意,MEMS技術在過去20年間經歷了劇烈的改變。隨著物聯網(IoT)不斷發展,MEMS還將持續改進,達到更小、更省電的需求。

不論是在家中、車上或工作場所,微機電(MEMS)應用已悄悄深入消費者生活。盡管不常受到注意,MEMS技術在過去20年間經歷了劇烈的改變。隨著物聯網(IoT)不斷發展,MEMS還將持續改進,達到更小、更省電的需求。

SEMI歐洲MEMS高峰會(EuropeanMEMSSummit)將于2015年9月17~18日在米蘭舉行,SolidStateTechnology網站訪問高峰會指導委員會的成員,談MEMS的發展現況。德國Fraunhofer電子奈米系統研究所(FraunhoferENAS)主任MarTInaVogel指出,MEMS已從單一系統演變成今日復雜的智慧整合系統。

智慧系統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建立在單一基板或印刷電路板上,常應用在助聽器、心律調整器等醫療裝置,以及汽車的安全氣囊上。

第二個階段的代表便是到處可見的智慧型手機。

第三個階段的智慧系統則整合了感應、驅動、資料處理、通訊等進階功能,各個系統間可相互合作,成為物聯網發展的基礎,所牽涉的不只是矽晶片技術,也包含聚合技術、印刷技術、奈米科技等。

在物聯網的帶動下,MEMS未來最大的挑戰,將來自規格因素(formfactor)、共同整合(co-integraTIon)、功率消耗以及成本問題。目前已出現許多解決方案,但MEMS化學感應、3D堆疊等許多問題仍待解決。

物聯網中將有成千上萬個應用裝置,若為每個應用都提出一款感應技術,將不符合開發成本考量,因此標準化也相當重要。另外,MEMS也可大量應用在物聯網中的氣體與化學感應。與其他感應技術相比,MEMS能減少感應器50%的尺寸大小與制造成本。

感應融合(sensorfusion)是物聯網裝置的另一個發展趨勢,已有不少廠商正嘗試研發與薄膜電池、微處理器(MCU)、ASIC、無線通訊功能整合的多重感應裝置。而低功率無線電以及能源收集都是技術上的挑戰。除整合上的困難外,巨量資料處理以及資料安全也都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智慧家庭、智慧電網的感應技術雖已成形,但目前仍欠缺相對應的基礎設施。基礎設施將負責感應資料的上層整合、收集、詮釋。在較高的抽象層面,這些功能都需要一套標準規范資料的處理。

穿戴式裝置與醫療裝置推動了系統級封裝(SiP)技術發展,智慧家庭或智慧城市雖也應用了大量的MEMS與感應技術,但挑戰卻不盡相同,像是智慧家庭或智慧城市在規格因素方面便沒有那么大的壓力。

智慧汽車則又是完全不同的領域,智慧汽車應用可分為非安全應用與安全應用。非安全應用基本上與消費者市場的MEMS相似,而在安全應用方面,已有像是整合了加速計、ASIC、壓力感應功能等智慧SiP技術出現。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