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在北京市經信委和海淀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18北京人工智能產業高峰論壇暨北京前沿國際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大會”上,北京前沿國際人工智能研究院正式宣布成立,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博士任研究院首任院長。北京市副市長陰和俊出席授牌儀式。
三層開放式組織架構
北京前沿國際人工智能研究院是在北京市經信委指導下,按照“1個研究院+N個創新中心+N個科研條件平臺”的三層開放式組織架構組建。第一批設立3個創新中心,分別是由創新工場牽頭發起的北京人工智能基礎研究創新中心,由商湯科技牽頭發起的北京智慧社會創新中心,由臻迪科技牽頭發起的北京人工智能專利創新中心。3個創新中心均為獨立運營的企業。由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牽頭,會同曠視科技、商湯科技、金山云搭建人工智能計算及數據應用服務平臺。
中國AI領跑的三要素
對于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潛力,李開復表示,未來將是美國與中國的世界:前者在技術領域領先,而后者將利用其在數據、人才教育培訓和政府政策支持,以追趕甚至超越前者。
首先是數據量。因為人工智能是數據量越大就越能訓練好的東西,它們才會越來越智能。“數據是人工智能的推進劑”。“更多的數據能造出更好的產品,獲得更多用戶,賺到更多利潤;這樣一來,你就能雇傭更多科學家,購買更多設備,并獲得更多數據。”李開復表示,就手機用戶的數字而言,中國的數據是美國的三倍不止。中國人在購物時使用手機支付的頻率要比美國人高出50倍,中國的外賣配送量超出美國10倍之多。
第二是大量的工科畢業生。工程和數學是中國大學的強項。雖然中國與美國在AI頂級人才上仍有差距,但中國正迎頭趕上,近年來我國AI學術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優質論文華人比例達42.8%。
第三是政策。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很多省市拿出許多資金用以支持人工智能公司發展。有這些因素,中國趕超是很有可能的。最終,中國或者美國,都有可能會在人工智能技術上領先世界。
北京于2017年12月出臺《加快科技創新培育人工智能產業的指導意見》,該指導意見明確了北京人工智能發展時間表:到2020年,新一代人工智能總體技術和應用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部分關鍵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并形成若干重大原創基礎理論和前沿技術標志性成果。在《意見》中,北京的主要任務集中于四點:建立人工智能創新體系;打造人工智能產業集群;加快人工智能融合應用;夯實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技術。
烏鎮智庫在2017年8月發布的《全球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7)》中提出:中國的人工智能發展一枝獨秀,人工智能企業總數占亞洲總數的68.67%,僅北京與上海的人工智能企業數之和,就與其他亞洲國家的人工智能企業數之和相當;截至2017年9月,北京擁有人工智能企業近400家,居全國首位,全國近400家人工智能創業公司中,北京有近160家;全國42.9%的人工智能創業公司均來自中關村。海淀的地平線機器人、曠視科技等企業均融資億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