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AI之年,人工智能領域多年的努力和積累終于勃發,從政府到民間,從國家戰略到坊間熱點,從學術圈到資本圈,從主流領導企業到創新獨角獸,一時間全社會各個角落關注AI、走向AI、布局AI,AI正在熱氣騰騰地從學術走向產業。
2018年,是AI賦能行業、展示威力的關鍵年。企業和公眾已經不再質疑“AI能不能”,而是迫切的想知道“AI怎么能”。AI必須要在生態建設、行業應用、產業賦能等方面取得比以往更大的成就,才能更進一步,形成燎原之勢。
針對這個趨勢,在1月16日CSDN舉辦的“AI生態賦能2018論壇”上,CSDN副總裁孟巖重磅發布了《2017~2018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路線圖V1.0》。
本路線圖從AI基礎資源、AI基礎技術以及AI技術主要應用領域等方面著手,基于十多位特邀業內專家的支持及眾多的實際案例調研,探索不同行業的企業智能化升級的路徑,并首次提出了AIMM——企業智能化成熟度模型,并將隨時更新,動態開放,希望成為中國企業實現AI轉型的有益參考。
CSDN《2017~2018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路線圖V1.0》
主要觀點摘編
1.CSDN首次推出AIMM——企業智能化成熟度模型
根據AIMM可以將企業按照智能化的程度劃分為0~5級6個發展階段:
0級企業無信息化
1級數字化:企業核心流程標準化和數字化
2級商業智能:在業務中運用數據挖掘和數據分析,實現描述性分析
3級算法模型:企業運用機器學習算法建立模型,預測和優化決策
4級AI采用:在業務中使用AI為基礎的解決方案,實現創新和效率的提升
5級AI驅動:以AI為核心的全新企業形態和商業模式
2.AI投資熱潮來臨,然而超過五分之一的企業還不具備基本條件
2017年CSDN中國軟件開發者大調查顯示,22%的企業還未進行信息化改造,51%的企業剛剛在核心業務中實現了核心流程標準化和數字化。
3.AI人才需求迅速增長,薪酬比IT工程師高出一個等級
2017年,AI類工程師在全部IT技術招聘崗位中的占比為9.86%,是2014年的8.8倍。
十年以上工作經驗的AI工程師,最高年薪可達140萬,而10年以上工作經驗的普通IT工程師的最高年薪還不到55萬。
4.中美互有勝負:美國壟斷AI芯片,中國在AI應用領域蓬勃發展
中國在AI芯片領域實力薄弱,玩家多為創業公司。而美國在這一領域既有英偉達、英特爾等重量級玩家,創業公司也層出不窮。
中國在AI領域除了BAT之外,還誕生了包括商湯、曠視、云知聲在內的新興獨角獸,融資額度甚至超過美國同行,支撐AI應用蓬勃發展。
5.金融、文娛、安防等領域向AI轉型的條件最成熟,農業、制造業等還有待觀察
AI對各行業賦能需具備數據、計算力、算法、應用場景這四個要素,其中計算力屬于通用基礎設施。
金融、文娛、安防等行業條件最成熟,農業、制造業等還在積累階段。
6.人工智能領域投資額逐年攀升,智慧金融、智能汽車、智慧醫療最受資本青睞。
7.實現AI轉型,明確應用場景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