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臺積電精準布局5nm,中國芯何時才能殺出重圍?

時間:2018-01-25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近日,據報道,芯片代工商臺積電將于本周五(1月26日)在臺灣南部科學工業園區(STSP)開工建設新的5nm工廠,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將親自主持動土典禮,這也將成為全球第一座5nm工廠。

近日,據報道,芯片代工商臺積電將于本周五(1月26日)在臺灣南部科學工業園區(STSP)開工建設新的5nm工廠,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將親自主持動土典禮,這也將成為全球第一座5nm工廠。與此同時,三星電子最近也與IBM開始展開合作,欲共同打造5nm新工藝,與臺積電一爭高低。

臺積電連連發力精準布局

2018年1月10日,臺積電公布了2017年第四季度營收數據與整年營收狀況,財報顯示,第四季度其營收為92.1億美元,同比增長5.9%,較2017年第三季度增長10.1%。而臺積電2017年總營收為330.6億美元,同比增長3.1%。

據了解,2017年第四季度,臺積電10nm制程出貨量占第四季度銷售金額的25%;16nm和20nm的出貨量占整年銷售金額的20%。整體來看,臺積電2017年主要營收則來源于20nm、16nm以及10nm制程工藝。

同時,臺積電公司財務長兼副總經理何麗梅表示,臺積電在2017年第四季度營收成長還來源于自行動裝置的重要新產品的推出,以及來自加密貨幣挖礦運算的持續需求。可以預料的是,在2018年,加密貨幣運算的需求將更為強勁。

2017年,比特幣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從年初的1000美元,最高漲到2萬美元,全世界都為之震動。無數巨資的砸入下,導致比特幣市場亂象叢生,隨著部分國家的干預,比特幣市場已經漸漸穩定下來。但即使如此,臺積電在2017年第三季度中,僅憑加密貨幣挖礦領域便獲得了4萬億美元的營收。

當然,臺積電的布局遠非如此,在2017年市場剛剛適應10nm工藝不久,2018年便直接發力5nm工藝,同時最近臺積電的7nm工藝已經獲得了50多家客戶的訂單,其中不乏有高通、蘋果以及海思等大客戶。而這些布局則讓同行的英特爾以及三星電子壓力倍增,這不,三星無奈只能與IBM攜手共同研發5nm工藝,欲與臺積電平分市場。要知道,2017年中,英特爾由于發布10nm工藝較晚的原因,錯失市場良機,即使在10nm工藝遠超三星電子與臺積電的情況下,也只能落得個“有力無處使”的下場。

三星聯手IBM欲與臺積電一爭高低

三星與IBM合作的關系已非一朝一夕,早在2007年,他們雙方便攜手一起研發過32nm制程工藝。2016年,兩者更是共同推出新款非易失“通用型”磁性隨機訪問存儲器(簡稱MRAM),欲直接取代DRAM。可以明顯感覺到,三星很多技術突破中都有IBM的影子。

目前市面上最先進的工藝應屬于英特爾的10nm工藝,至于7nm工藝臺積電和三星仍在生產中,甚至有人說7nm工藝將成為目前工藝的極限,當然此說法也并非空穴來風。部分業者認為隨著晶體管尺寸的縮小,凹槽的寬度不斷減小,在一定尺寸范圍內,量子的隧穿效應開始起作用,也就是電子會有幾率從“墻壁”的一側突然出現在“墻壁”另一側,意味著不加電壓,源級和漏級是互通的,晶體管失去了開關作用,其實跟漏電差不多。在7nm這樣小的尺寸下,受“量子力學”的影響越來越大。那么,既然7nm工藝被認為是目前的物理極限,5nm工藝又是怎么回事呢?

據業者表示,5nm工藝如果想要實現,那么就必須要改變傳統的硅半導體行業的垂直堆疊架構,而目前研究團隊正在進行將硅納米層進行水平堆疊的實驗,如果實驗成功,那么5nm芯片生產只是時間問題。

對于外界的各種疑問,半導體制造公司VLSLResearch首席執行官DanHutcheson曾表示,FinFET是目前10nm處理器常用的晶體管,用在7nm工藝上應該也沒有問題,但如果要用在5nm工藝上,恐怕不行。

事實上,對于臺積電與三星電子來說,5nm工藝或將成為兩者決戰的決勝點。至于英特爾,兩者或許都沒放在眼中,畢竟據英特爾官方消息稱,英特爾欲在2020年左右推出7nm工藝,這比臺積電與三星電子計劃的時間還要晚一年多,至此來看,英特爾“牙膏廠”的名聲也是直接被坐實了。

中國芯又將何時突圍?

在半導體市場上,三星電子、臺積電以及英特爾等巨頭戰的熱火朝天,國內的廠商卻只能默默觀戰,偶爾分得一杯“殘羹”,看著有些凄涼,但這就是目前國內的實況。事實上,國內半導體廠商這幾年也沒少發力,并購重組也都玩得不亦樂乎,可是就是得不到真正的技術,這讓國內廠商也有些泄氣。

眾所周知,中芯國際是國內最大的半導體公司,但是最新工藝也僅僅是28nm,雖然目前已在研究14nm和10工藝,但是想要正式商用、量產還差的遠。而國內另一大半導體企業華力微電子,自從挖了聯電的團隊后,便開始“閉門造車”,至今未傳出新的進展。

在2017年10月,中芯國際傳來喜訊,梁孟松將擔任中芯國際聯合首席CEO,帶領公司的研發部門。梁孟松是何人?要知道,現年65歲的梁孟松,曾先后擔任過臺積電研發處處長以及三星研發副總經理,目前的FinFET技術,也是梁孟松的強項之一,臺積電曾表示,“梁孟松深入參與臺積電公司FinFET的制程研發,并為相關專利發明人。”

梁孟松在三星電子任職期間,使得三星電子與臺積電技術差距急速縮短,這也使得梁孟松任職到期時,三星電子極力挽留。而隨著梁孟松進入中心國際挑起研發大梁,可以預料的是,中心國際制程工藝開發的速度將大幅度提升。另一方面,隨著5nm工藝制造難度的增加,臺積電以及三星電子等巨頭研發所耗費的時間勢必會增加不少,這也為中芯國際彎道超車提供了一定的機遇。

小結:

以目前國內的局勢來看,中芯國際在獲得梁孟松這一大將后,其實力勢必直線上升,同時,華力微電子在獲得聯電的助力后,實力與潛力也不可小視。隨著制程工藝的不斷進步,其研發難度也將大大增加,而這期間,勢必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去實現全新突破,這也將成為中國半導體企業彎道超車的契機。但是半導體芯片領域技術門檻非常高,并不是購買先進的設備就能解決問題。在政策的“猛藥”之下,中國半導體產業還是剛剛摸著了門。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