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技術前沿 > 資訊詳情

RFID在物聯網應用瓶頸分析

時間:2018-01-22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RFID推了超過十年,仍存在許多應用瓶頸。在成本方面,雖然標簽成本已大幅下滑,但讀取器價格仍居高不下,而應用面也只適合用在工廠端

RFID推了超過十年,仍存在許多應用瓶頸。在成本方面,雖然標簽成本已大幅下滑,但讀取器價格仍居高不下,而應用面也只適合用在工廠端,無法推廣到經銷商與廣大的消費者,更不利于成本面的下降。

物聯網在定義上,是利用RFID、傳感器、條形碼,隨時隨地獲取物體信息,然后透過網絡,將物體信息實時準確地傳遞出去,最后利用云端進行分析和處理,然后對物體實施各種智能化控制及管理,近幾年來已經成為許多智能應用的重要基礎。如在家庭的物聯網應用,透過感測裝置可以識別出故障的冰箱,并將故障訊息傳送至遠程的服務服務器,讓維修人員可以主動到住戶進行冰箱維修。

晶隼科技總助張劭彰指出,在物聯網感應層中,供應鏈管理是最關鍵的,但目前的供應鏈管理系統中,普遍采用條形碼(barcode)技術,造成一次只讀一個條形碼、同樣商品具有相同的條形碼等限制,以服飾業為例,不管是什么顏色的衣服,同樣款式的衣服都是用同樣的條形碼,無法配合客戶或市場需要,增加或減少特定顏色衣服的供應,等于也限制了供應鏈的效率。

張劭彰指出,如果改用RFID,就可以利用編碼的方式,控管不同顏色的衣服庫存。此外,跟條形碼技術相比,使用RFID可以獲得不少經濟效益,如貨物清單的搜索與查詢將更為快速,有利縮短作業流程;如輸送帶上的貨箱,無須開箱就能知道箱中貨物的信息,裝箱前還可對每個物品進行驗證,改善盤點作業質量;貨物的交付與裝貨通知能夠做到自動化,不但能防止漏貨,也讓提單自動化,信息的傳送不但更加迅速、準確,也能增大配送中心的吞吐量。

根據IDTechEx的報告,超高頻(UHF)RFID標簽市場的成長,主要是來自于服裝零售應用,2013年的數量將超過22億顆。排在服裝標簽之后的應用,則是資產追蹤和其他應用場景,如倉儲/資產管理、煙草/食品/酒履歷防偽追溯,與車輛/門禁管理。

但RFID推了超過十年,仍存在許多應用瓶頸。張劭彰指出,在成本方面,雖然標簽成本已大幅下滑(約5~7美分),但讀取器價格仍居高不下(約1500~2000美元),而應用面也只適合用在工廠端,無法推廣到經銷商與廣大的消費者,更不利于成本面的下降。

而在技術方面,由于讀取器具有方向性,且射頻訊號容易被金屬等物體阻斷,大量讀取時平均仍有3%無法判讀。張劭彰指出,要降低無法判讀的機率,技術上其實辦得到,如UHFRFID會繼續朝超低工作功率的方向進行,且只要用不同的專用標簽,金屬載體與水在讀取上已經不是問題,目前更已經朝向同一個標簽,可以在使用在不同的載體方向努力,但也可能會衍生成本方面的考慮。

但張劭彰也指出,UHFRFID是可近可遠的讀取技術,讀取范圍從1公分到15公尺都可有效讀取,且可針對同一個標簽,使用不同的讀取器,達到各種應用與讀距下的需求,只要能克服前述的成本、技術的問題,就可順利應用到供應鏈管理中。

張劭彰表示,RFID標簽成本其實還可以更便宜,因為最新的技術,可以讓RFID標簽體積至少小一半,預估成本會比目前減少30%;讀取器業者也朝手持式、短距離應用等產品的方向開發,選擇變得更多,架設成本也因此有可能變得更低,如一臺高功率高效率與遠距離的讀取器,以前至少要15萬元左右,現在可能需要一半的價格即可;至于標簽的誤讀問題,其實也可以透過系統端來解決,包括增加天線架設,進而減少死角,或是根據RFID系統狀況,重新擬定檢測流程。

張劭彰認為,物聯網感知層所用的技術,包括條形碼、UHFRFID卷標、NFC及圖形/聲音/影音辨識。由于NFC卷標成本比RFID超高頻標簽高出許多,兩者可以各司其職,未來在物聯網感知層應該只會存在條形碼,UHF標簽與傳感器,NFC則是走上金融付費。

此外,張劭彰也認為,不同的讀取器也將會走上整合的方向,現在的POS常常需要很多種讀取器,但未來的讀取頭應該要有能力同時掃條形碼、NFC及UHF標簽,不但可以減輕工作人員的負擔,也可降低讀取裝置的成本。

張劭彰指出,標簽旅行的過程,其實就是數據采集和傳遞的過程。因此從工廠制造開始,不管是在產品分配、物品運輸、庫存管理、商店貨架、結賬或售后服務,物品標簽不但要能一邊流動一邊提供信息,而且不容易造假,消費者需要查詢信息時,就可以直接讀取標簽。

目前要克服的關鍵點,張劭彰認為,是如何讓經銷商及消費者隨心所欲的讀取標簽,故此物聯網手機將會扮演關鍵角色,透過智能移動裝置走向物流(UHF)、現金流(NFC)及智能控制,正是物聯網時代開啟的關鍵。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