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12月,也就意味著這是我們這些高科技世界里的人的“預測時節”。聽權威人士預測未來總是很有趣的,但更有趣的是,看所有這些預測在接下來12個月中將如何發展。
在云計算領域,12個月是一個漫長的時間(想想在2017年出現的新的發展吧),但是我想要沿用歷史悠久的傳統,詢問我的水晶球未來會變成什么樣。沒有費太多的精力,我就得到了我的2018年云預測結果。
云2.0成為主流
對于所有當下在云中產生的不可思議的創新,大多數仍然是基本計算和存儲。是的,創建第一類管理程序后的16年多以后,超過85%的云在其他人的數據中心中——它仍然在一年365天7*24小時不間斷運行——真的比虛擬化好。
好消息是我們正遵循著所有顛覆性創新的重復模式。遇到一項顛覆性技術時,消費者最初會把它當成它之前的技術來使用。還記得引入數字攝影的時候嗎?那時我們把這項技術看作是由數字照相機演變而來,而數字照相機的外形和功能十分像是基片上的照相機?,F在,數字攝影被嵌入到了我們使用的所有的東西中,從我們的智能手機到筆記本電腦,再到我們的眼鏡,甚至到我們的家庭助手(“Alexa,你能給我拍一張驚悚的照片嗎?”)
同樣的事情也正在云中發生,在那里,真正的顛覆性創新——我把它稱為云2.0——最終將成為主流。云2.0講的是平臺服務、無服務器和組合應用利用只在需要它們時才運行的多種多樣的云服務。它代表著我們與三十多年不斷變化的客戶端服務器模型的決裂,這種模型一直將服務器和操作系統置于我們所有的應用程序的基礎上。盡管變革將持續10年,但2018年將是一個臨界點,因為在這一年,云2.0最終將被認為是應用程序基礎架構的未來。
讓我們開始向虛擬服務器告別吧,不要在它行將消亡時才采取行動。
機器拯救未來
在云中,變化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每天,大量的客戶都可能會為云環境帶來數十萬的變化,而每一個這些變化都具有一種影響你的企業的成本,安全,性能,甚至是合規性的潛力。
盡管基礎架構即代碼已經使我們能以驚人的高效率啟動所有這些應用程序和基礎架構,但現在是人類開始管理它們的時候了。好消息是,在促成這項工作方面,我們每個人都做得很好。但壞消息是,閱讀完相關書籍的最后一章時我發現,人類已經落后了。
是的,2018年將成為機器學習和AI在管理我們已經釋放的云復雜性的能力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第一年。就像高速算法變革股票市場一樣,高速算法也會變革自動化變革管理。我們將開始看到機器驅動的知識和自動化驅動我們的監控、事件管理、云管理和配置管理。而最終產生的結果是:降低的成本、更高的安全性、改良的SLA協議和更高的性能。
不要為此感到難過:我們仍舊需要人類,至少目前是。
谷歌強勢崛起
一直以來,我都被指責對谷歌云太過嚴厲。我并不是不喜歡谷歌,反而十分欣賞這家公司。我真的,真的不想做個惡人。但我曾經看到過一家應當合法擁有云的公司被一個對手打敗和超越,后者在云上的起步較晚,并且可利用的資產更少。盡管這樣,但我預測谷歌在2018年將成為第二大公有云供應商,在客戶增長方面超過亞馬遜和微軟,在實際的云收入方面打敗Azure。
注意:說到實際的云收入,我指的是與IaaS和PaaS相關的收入(提示:不包括Office365或Windows服務器,以及其他各種各樣與云無關的高增長產品)。這些天在MountainView谷歌總部園區有些事情正在發生。
2018年,我們將看到谷歌的創新大放光芒,并且他們的企業執行力也將大幅提高。
異構云將會發生
混合云是一個應用程序同時跨公有和私有云,而一個異構云是一個應用程序跨多個云供應商。盡管混合云穩步增長,但是異構云因為兩個原因尚處于起步階段:(1)數據傳輸的成本,和(2)數據的大量性。
一個異構云假定提供的服務的多樣性持續增加和變化,從而當你查詢堆棧時,公有云供應商的不同點比相同點要多。為了利用多樣性,新的應用程序架構將不斷發展以利用這一機會。一個異構云應用程序可能會選擇使用AWSECS、AWSDynamoDB、GoogleBigQuery、GoogleDNS、AWSS3和AzureSearch。2018年,降低的數據外出成本、容器技術、微服務和無服務器最終將使我們看見應用程序構建在異構云中。
治理即代碼
在云中,所有基礎設施的管理是以反饋環的形式存在的,為了維持最優的成本、可用性、性能、安全和基礎設施和應用程序的使用,需要持續不斷地進行最優化。
舉例來說,為了維護一個面向互聯網的web集群的安全,企業需要定期分析安全性,識別機會,做出改變,然后在滿足企業需要的間隔,不斷重復這個過程。在云之前,這些“反饋環”擁有足夠長的間隔時間,因此經常沒有被注意到(如一個季度,數年。)但是在云后,這些間隔不斷超前于實時,從而使得企業應用人而不是軟件到管理中變得更加困難。
由于云環境發生快速變化,人為控制基礎設施和應用程序的健康狀況不再成為可能。當下,治理云基礎設施要求理想的軟件,以允許企業從他們的內部策略、最佳實踐和參考架構捕獲和驅動管理。如同運維人員發現解決工程和阻抗不匹配的辦法是通過“基礎設施即代碼”,維持治理而又不犧牲云的靈活性的解決方案是我們稱之為的“治理即代碼”。“治理即代碼”需要將你的最佳實踐、策略和外部合規性要求看作一項項規則,你能對這些規則進行監控,報告,并且還能達到自動化。
2018年,我們將看到出現不同角色、流程和技術,在云上大規模支持治理。
區塊鏈將變革云
區塊鏈將變革云中的一切,我說的是一切。
恩,事實上我并相信這個說法,但如果我不說區塊鏈將提高云的效率,降低成本,解決世界糧食短缺的問題,以及變得真的、真的很驚人,你又怎么會把我的預測當真?2018年,區塊鏈或許將解決消耗超過500千瓦時的電力來驗證一個交易的問題。
你現在會把我的話當真嗎?我不這么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