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人工智能風向如何,是“砸飯碗”還是“造飯碗”?

時間:2017-12-26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從手機語音助理,到曾經科幻片中的機器人,再到無人駕駛汽車……人工智能技術正在潤物無聲地改變人類的生活。

天才圍棋手李世石9歲學棋,20歲成才;世界排名第一的圍棋手柯潔5歲學棋,18歲奪得三冠。這倆頂尖棋手走到事業巔峰,都用了十幾年的時間,而最新版本AlphaGo只需不到一天就KO(秒殺)了他們,而且還能不斷“自我學習”,打敗“自己”。眾網友坐不住了,直呼“逆天”、“可怕”。

從手機語音助理,到曾經科幻片中的機器人,再到無人駕駛汽車……人工智能技術正在潤物無聲地改變人類的生活。

誰能引領AI,或許就是下一個BAT的締造者。熱錢大量涌入AI行業,很多創業公司融資額度經歷了新一輪暴增、估值翻倍,市場呈現一片火熱景象,2017年AI更被上升為國家戰略。

“60年內,人工智能在經歷了兩個寒冬之后終于迎來了第三次潮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李德毅在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年會上指出,人工智能將是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經濟社會發展的加速器。

2020年中國智能裝備制造產業銷售收入將超過3萬億元

“當前人工智能沖擊最大的行業就是制造業。”李德毅認為,汽車制造已經成為制造業的脊梁,我國汽車產銷量連續8年居世界第一,工業機器人在制造業的運用需求尤其突出。但2015年,我國每萬名產業工人所擁有的工業機器人數量僅為49臺,全球平均是69臺,韓國高達531臺,差距仍然很大,智能化的新能源汽車正成為制造業的下一個風口。

根據2017中國智能制造創新發展論壇發布的《智能制造創新基地發展規劃(2017—2021)》預估,到2020年,中國智能制造產業體系將全面構建,智能裝備制造產業銷售收入將超過3萬億元,年均增長率可達25%。

“數字化是西門子的未來。”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朱驍洵說,數字化就是像膠水一樣把產品設計、工藝設計、生產線搭建、生產、服務五位一體打通,通過無縫連接把產品周期大大縮短。

隨著數字化手段的推進,可以在虛擬現實中把這5個步驟全部完成,讓虛擬現實和實際世界高度融合,相輔相成。

他以汽車行業為例介紹,首先要通過計算機三維設計建立一個汽車模型,然后測試它的物理性能,比如汽車受到了沖擊,結構會受到什么樣的變化,產生什么影響,這些可以全部通過仿真測試。如果發現汽車對應力的碰撞有不完善的地方,可以回去修改三維模型。而在現實生活中,做碰撞測試是一件昂貴而費時的事情,數字雙胞胎以及仿真軟件可以在虛擬環境里把這些問題全部解決掉。

“現在的市場主要由大型的工業機器人組成,往往應用于汽車行業,但未來,使用人工智能技術、更小更安全的一般工業機器人將會出現。這些機器人體積更小,但更聰明,將它們成百上千地部署在生產線上,可以跟人類協同工作,完成特定任務。”朱驍洵說。

“黃牛將‘退休’,拖拉機將無人駕駛。”李德毅相信,到2030年,我國每萬名產業工人所擁有的工業機器人數量將達到300臺,無人拖拉機、背包機器人、農用無人機等成為新一代“農民”,老年人、殘疾人和兒童平均每人擁有一臺服務機器人。

AI讓生活更美好

人工智能可以讓農村娃也能講一口純正的英語,享受到智慧教育的公平;讓醫生借助門診語音電子病歷系統,解放雙手,享受智慧醫療的效率……

“死記硬背、大量做題,機器一定做得比人好,所以對教育的挑戰是從根本上的。”在李德毅看來,教育是知識的積累,知識就是學問、力量,所以教師傳授知識,學生掌握知識,評價是考知識。人工智能的到來,很可能改變原有的教育模式,獲取知識的能力、選擇的能力和創新的能力將變成新的評價方式,甚至將顛覆高考。

“機器人和考生可以進行游戲式的交互,了解認知考生的水平、邏輯思維,通過考生對感興趣的專業和學校表達,提交個人中學學習情況,幫助定位最適合的大學。”李德毅指出,現在紛紛成立人工智能學院、機器人學院,或許以后可以成立一個語言智能學院,就不用再學英語、考雅思。

西交利物浦大學的執行校長席酉民認為,我們已經進入了反思教育、重塑教學、大學的時代。未來需要對不同類型的人形成不同類型的培養模式。

“簡單技能性、重復性的東西,機器人能夠幫你做,但怎樣利用機器人讓生活變得更美好?”他認為,培養學生高尚的品格和素養,或許成為未來教育非常重要的東西。把通識教育、專業教育、行業教育、管理教育融合起來,把學習、實習、在崗和創業融合起來,形成一種價值鏈創造和共享,最后形成學、研、訓、創、產融合,形成新的一種融合式教育模式。

人工智能在醫療上如何運用?李德毅解釋說,全球存儲著海量的帶有專家標注的醫療影像和各類病情案例大數據,如果能隱去姓名共享,通過深度學習構成各種各樣的醫療影像“讀片”專家系統和機器人精準診斷助理,就能實現個性化遠程云醫療。

在金融方面,“金融的天然生態就是大數據,金融和人工智能的契合度最高,無論是資金流關聯分析、放貸風險管控、信用評定和管理,還是身份認證、客戶金融行業分析、個性理財,都需要運用人工智能。”李德毅預測,人工智能給人類帶來的影響,將超過計算機和互聯網已經給人類造成的影響。

“AI正柔軟地改變生產力、生產效率、用戶的交互方式以及生活體驗。”商湯科技首席研發總監、中山大學教授林倞表示,它滿足了人們對于這些場景的剛性需要。一些初創公司的估值更是高達幾十億美元,行業熱度已經超過了當初的互聯網。

阿里、騰訊、谷歌、百度等巨頭互聯網公司,也紛紛主動“擁抱”人工智能。數據顯示,2012年到2017年第三季度,投資人共向200多家人工智能公司注資了45億美元。新技術風口下,全球的科技公司展開了一場激烈的人工智能“戰爭”。

精準專業化的服務必須采取人機深度融合的解決方案

繼“人機大戰”AlphaGo不斷迭代之后,人類是否會被自動化機器或一行行代碼所挑戰、超越甚至取代,正成為社會普遍關心的話題。

在聯想集團研究院人工智能實驗室研發總監范偉看來,生活中接觸到的更多是感知智能,是一種弱人工智能。真正的強人工智能應該具有認知能力、推理能力,暫時還沒實現。雖然人工智能取得了很大成功,但從強人工角度來講,特別是在自然語言上,機器和人還有很大差距。

“解決現實問題是新一代人工智能的起點和落腳點。”李德毅說。

如今,AI在不斷地改變人機交互方式。以智能客服系統為例,京東智能客服正探索在用戶咨詢前通過用戶畫像大數據分析對用戶的咨詢形成一種預測,在用戶咨詢的過程中,不僅僅是跟用戶完成了人機的交互,最重要的是要精準地理解用戶的意圖,并且給用戶提供直接的解決方案。

京東AI平臺與研究部智能對話系統負責人楊帆認為,無人客服的“無人”其實代表了一種趨勢,隨著數據挖掘和算法的智能化,在客服行業里面,純人工的應用會越來越少。

“依靠傳統的人工呼叫中心不可能達到高質量服務,而且成本相當高,人工容易有情緒,流失率較高。機器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它不斷提升‘自我’,也不會要求加薪。”范偉表示,聯想在智能客服的AI投入非常大,因為它是多語言,支持多媒體交互的智能對話系統,能夠實現以用戶喜歡的方式進行交流。

楊帆直言,以現在自然語言技術來看,在自然機器人領域不能做到百分百替代人工,精準、專業化服務的客服,必須采取人機深度融合的解決方案。

“對于人而言,機器可以減少標注時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人就可以解放雙手,用更多的時間完成更多有意義復雜的任務。對于機器而言,能夠幫它解決它無法解決的問題,也就是最后一公里,使得最后的產出是一個百分百正確的系統。”范偉認為,機器不能單獨存在,必須跟人相結合,也就是“人在回路”。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