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AR游戲領域一片藍海 成為手游市場中的主流

時間:2017-12-22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開幕式上,伴隨著主題曲的響起,一條巨龍通過AR(增強現實)技術出現在鳥巢上空,并繞著體育場翱翔了一圈之后落在了主舞臺上,中國的AR科技因此也大獲好評。

2017年11月4日,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開幕式上,伴隨著主題曲的響起,一條巨龍通過AR(增強現實)技術出現在鳥巢上空,并繞著體育場翱翔了一圈之后落在了主舞臺上,中國的AR科技因此也大獲好評。

AR游戲覺醒或將成為手游未來獨角獸

近日上映的科幻電影《銀翼殺手2049》也是大獲口碑,在IMDB網站上已經擁有高達8.5的評分。劇中無論是背景環境、音樂會、還是AI女友,也都運用了已經在市場上應用廣泛的AR技術,人們對未來的渴望和幻想,在科技的不斷發展中逐漸被實現。科幻電影一直是大多數人熱捧的題材,影片中高新技術帶來的視覺快感是最具吸引力的一點。

隨著高新科技的不斷進步,以及人們對世界認知需求的不斷擴大,高新技術企業也開始利用自身技術優勢為用戶提供多樣化的服務產品。VR(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具象化為人們足不出門就可以了解世界的強大技術流產品;而AR技術則是在當前真實環境下,通過媒介將虛擬世界中的角色或環境與現實結合,達到增強現實的效果。

VR借助設備讓人們深入沉浸于虛擬,AR則借助技術將虛擬呈現于現實。AR讓當前的現實環境蒙上一層神秘的未來面紗,而從目前各領域的AR技術落地應用來看,AR直接借助移動端呈現畫面的娛樂性更強,AR+游戲是目前手游領域較為火爆的一類。

各大互聯網巨頭爭相布局AR游戲,割據一方

說到移動端游戲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任天堂了,作為最有影響的游戲平臺生產商和便攜式游戲機平臺領導者,任天堂現已在全球銷售超過20億份游戲軟件,締造了多名游戲史上的著名人物,同時也是多款經典游戲IP的發源地:馬里奧系列、最終幻想系列、口袋妖怪系列等。這些經典游戲是大多數80、90后接觸移動式游戲機的入門游戲,任天堂出品的游戲大多是現代年輕人童年的記憶。2012年,任天堂發行的寵物小精靈AR游戲《PokemonGo》掀起了AR移動端游戲機的熱潮。

無獨有偶,還有更多的互聯網頭部企業紛紛加入AR游戲的研發隊伍。2013年,谷歌游戲團隊開發出《Ingress》登錄安卓市場,以獨具特色的啟蒙軍和抵抗軍角色扮演開啟游戲任務,藍綠對抗則成了大街小巷上除寵物精靈搜索者外的另一道靚麗風景線。

除了便攜式游戲機,現在高普及率的智能手機也成為AR游戲的另一大重要載體。各類移動應用分發平臺上的AR游戲越來越多,豐富的題材,新穎的玩法讓AR游戲很快就如火如荼得發展了起來。在中國,在移動端強大的市場基數和手機廠商技術不斷提高的狀態下,AR應用在中國市場可謂空前龐大。空白即機遇,根據ARinChina網站的統計,2015年,國內從事AR應用開發的企業中,有意向和已經開發過游戲類應用的占比達80%。對于廣大游戲廠商來說,這是一個亟待開發的市場。

從網易相繼誕生AR游戲《破曉喚龍者:龍魂對決AR》和《悠夢》,到阿里為支付寶獨家發行的AR+LBS游戲《萌寵大爆炸》,作為國內第一游戲平臺的騰訊也在致力于AR游戲的開發,在不久的將來,國內AR游戲將迎來百花爭艷的春天。

除了游戲團隊自主研發的AR游戲外,影游互動也成為AR游戲的發展方向。今年國內游戲團隊DirectiveGames在發布了《TheMachines》后,又將迎來兩款和好萊塢以及國內一線IP品牌結合的AR游戲產品。AR游戲成為目前手游界不可忽視的崛起力量,打開移動游戲平臺新世紀的大門,AR游戲能為更多玩家帶來具有科技色彩的游戲體驗。

AR游戲優勢:全方位體驗增強現實

AR游戲最大的特點就是將虛擬的游戲角色利用增強現實技術通過手機、游戲機等媒介在現實環境下展示出來。AR游戲從位置服務、圖像識別、數據處理三個方面實現了游戲與AR技術的優化結合,讓原本在電子設備中才會出現的虛擬畫面與現實環境結合,AR游戲在玩法和形式上的重大突破給玩家帶來了全新的游戲體驗。

首先是LBS(位置服務)實現虛擬與現實場景的緊密鏈接。傳統手游都是通過虛擬地圖在虛擬場景中定位其他玩家,而AR手游則利用LBS技術對周圍環境的構造和平面進行刻畫,并在游戲模擬器上完全復制出來,實現虛擬與現實緊密結合,給玩家帶來接近真實的游戲體驗效果。AR游戲《PokemonGo》在發布后深受玩家喜愛,不僅是因為其本身頂尖的IP基因,還因為口袋妖怪這款游戲將寵物小精靈投射到真實場景中。深度游戲宅會為了搜捕尋找獲得更多的寵物而走出家門,虛實結合的玩法給玩家帶來了完全不同以往的游戲體驗。

其次是利用趣味圖像識別完成游戲任務。傳統手游在進行游戲任務時都是在線上,而AR游戲玩家則是通過位置服務找到游戲中的任務地點,通過手機掃描識別任務成果。以《Ingress》為例,當玩家到達任務地點后,需要通過獲取圖像中的場景信息來獲得任務,玩家在約定碰面時也是在識別度更高的地點集合。基于LBS的基礎,AR游戲將任務地點安排在識別度更高的位置,讓玩家快速又不失趣味地完成游戲任務,提高玩家自信心,并促進游戲情節的順利發展。

最后是數據處理+測距系統給玩家帶來真實的視覺體驗。無論是傳統手游還是AR手游,都需要通過數據處理將玩家和更多游戲信息進行匹配。而AR游戲在數據處理上還附加了測距系統,通過精準測距對現實環境進行實時測量,以求虛擬游戲中的環境和角色與現實環境達到無縫銜接并增強現實的效果,這給玩家帶來了全新的視覺體驗。

AR游戲的缺陷:成本、用戶和環境安全成為定時炸彈

AR游戲滿足了重度游戲玩家在現實場景下的游戲體驗,增強了虛擬世界的現實轉換性,但隨著AR游戲市場的不斷擴大和游戲玩家的增多,在多元化場景下的AR游戲面臨不少問題。

其一,多元化的游戲場景應用到現實環境中帶來的社會治安問題。AR游戲能夠滿足玩家在多場景環境下的游戲需求,在玩家得到體驗滿足之余,卻給現實社會帶來了交通擁堵、社會治安等方面的隱患。口袋妖怪風靡全球,是AR游戲的里程碑,但也帶來不少負面影響:《口袋妖怪》在日本上線一個月后,便引發79場交通事故;一名法國玩家曾因玩該游戲誤入軍事基地而被逮捕。印尼、以色列警局和軍事基地已禁止相關工作人員在工作時間玩該游戲;同時伊朗在2016年8月初,因顧慮AR游戲帶來的社會安全隱患而實施禁令,成為首個完全禁止《口袋妖怪》的國家;國內廣電總局也因為該款游戲的社會安全性,并未對AR+LBS類型游戲給予受理審批……

其二,復雜的游戲故事背景和真實的游戲體驗給玩家帶來的人身安全問題。傳統手游的時間碎片化非常高,玩家能在極短的時間內進行游戲。而AR游戲則因為需要在現實中完成尋找任務,玩家必須沉浸在虛擬氛圍中,將自己當成游戲內的虛擬角色在現實環境中活動,所以在任務途中出現未知事故或特殊天氣等不可控危險來臨時,玩家就很容易因此而受傷。曾有報道稱,國外《Ingress》玩家因要完成游戲中的簽到任務,而在寒冷的深夜于愛爾蘭都柏林Poolbeg碼頭溺水死亡。《PokemonGo》亦是因安全事件頻發而在標榜“2億美元收入是史上最賺錢的游戲”后遭遇斷崖式下跌,一個月丟失了1500萬玩家。

其三,開發游戲的成本過高。從目前AR游戲開發團隊來看,AR游戲研發往往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資金,加之后期對產品的推廣宣傳,AR游戲的制作成本遠高于傳統游戲。據統計,一項全面的VR(虛擬現實)體驗場景需要投入200萬,而AR的增強現實技術在成本上無疑會遠高于虛擬現實技術。

從目前來看,AR游戲的快速發展給研發團隊和社會治安帶來不小的挑戰。

在資本支持和技術引領下,AR游戲興起仍指日可待

盡管目前將AR技術應用于游戲帶來的收獲并不樂觀,但AR游戲隨資本投資力度加大,以及市場和技術的不斷成熟,前景變得尤為可觀:游戲行業投行服務公司DigiCapital的分析數據顯示,今年全球游戲硬件和軟件銷售總額將超過1500億美元,而在2021年將達到2000億美元。并且AR游戲收入將在2021年超過目前增速較快的VR游戲,達到70億美元的銷售額度,至少AR游戲可利用移動端作為硬件載體就已經勝出VR游戲一籌了。

在資本投資上,美國市場研究分析公司ABIresearch則預測:AR開發商在近幾年內對AR游戲的投入度正在不斷增加,2015年在AR應用上投入的6.7億美元,將在之后的五年內躍升至25億美元。分析師還認為,AR技術將成為未來生活中更加日常化的移動設備應用中的一部分,并在游戲娛樂領域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且隨著智能手機市場的不斷擴大,AR游戲在移動端上的承載量也逐漸增多,具有頂尖研發團隊的互聯網科技巨頭也在不斷完善AR技術,谷歌和蘋果都在開放AR平臺,國內騰訊、阿里等頭部企業的關注,智能手機廠商對攝像頭、GPS定位等功能優化,都讓AR的開發難度變得越來越低。

此外,目前可穿戴設備的急速發展亦能催生更多樣化的AR游戲。正如《Ingress》之于谷歌眼鏡一樣,雖然眼鏡并沒有取得預期的成功,但《Ingress》在便攜式設備上的應用則令人耳目一新。而隨著互聯網巨頭在科技前沿領域的投入加大,AR游戲這個還遠未被充分挖掘的內容領域給開發商們留下了足夠大的想象空間。

因此,在手游已經步入穩步增長期的當下,AR游戲領域卻還是一片藍海。在技術、資金方面得到資本和科技巨頭的支持后,AR游戲的體驗場景也在不斷完善。相信在未來手游市場上,AR游戲將打破目前的手游市場格局,成為手游市場中的主流。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