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10年,中國電子產業可以說已經在很多芯片應用領域取得了登峰造極的地位,無論在傳統的3C(計算機、通信、消費電子)和后來的智能手機、汽車電子、工業電子領域催生了大批企業。作為國家工業的明珠,半導體產業以高附加值著稱,產品種類繁多,主要分為集成電路(IC)、分立器件、光電子器件和微型傳感器等。
慕尼黑上海電子展是國內電子信息產業最重要的展會之一,今年將以“智”向未來為主題,致力于推動電子全產業鏈互動及本土半導體產業的高速發展,打造萬億級產業交流展示平臺,共探中國電子信息技術發展之道。
半導體產業集聚,國產IC企業擁自主IP快速發展
根據世界半導體貿易組織WSTS的統計,2016年中國半導體消費額為1075億美元,占全球總量的32%,已經超過美國、歐洲和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CSIA的統計結果也顯示,近幾年中國集成電路需求量保持兩位數的增速,其中2016年中國集成電路銷售同比增速達20.1%。縱觀全球,中國已成為集成電路產業全球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逐漸形成了以北京為中心的京津環渤海地區、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地區以及以深圳為中心的珠三角地區等產業區域,三大產業聚集區銷售收入占整個產業規模的90%以上。
集成電路是半導體產業的核心,占整個半導體行業規模的80%以上,應用領域覆蓋了幾乎所有的電子設備。一塊指甲蓋大小的芯片,背后承載的也許是一場有關時間的較量,是數十年的技術積淀。集成電路產業通常分為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設備和材料等環節,2016年我國集成電路產業設計和制造環節增速明顯快于封測,占比進一步上升,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已經形成較為完善的產業鏈格局,產業結構也趨于平衡。未來幾年內,中國仍是全球最大的集成電路市場,且將保持20%左右的年均增長率。
以集成電路產業中的芯片設計環節來看,近年來我國IC設計產業在產業鏈中占比達37.93%,相關IC設計公司在2016年達到1362家,同比增長85%。2009年我國僅華為海思躋身全球前50強;截至2016年,已有11家IC設計企業在列。電子產業集聚效應催生上游半導體供應鏈本土化需求,一批批中國IC設計公司應運而生、不斷涌現,不少正在發展壯大。慕尼黑上海電子展坐落上海,歷經16年春秋,見證了中國長三角電子信息產業的飛速發展,同時有越來越多本土IC公司亮相曾經只有國際半導體公司競艷的舞臺。
隸屬于CEC(中國電子信息集團產業集團)的華大半導體(展位號:E4館4816)是中國電子產業的國家隊,是中國大陸唯一涵蓋設計、制造、封裝、測試、EDA工具等集成電路完整產業鏈的企業,在中國IC卡芯片市場占有率第一,肩負提升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快速升級,完成IC設計產業向高端技術的轉型。值得一提的是華大旗下有全球排名第四的EDA設計軟件提供商——華大九天,雖說主流仍是用國外的EDA進行芯片設計,但是華大九天的EDA保留中國芯片設計的自主能力。
華大半導體在中國IC卡芯片市場占有率第一
士蘭微電子(展位號:E4館4112)則屬于本土為數不多的半導體IDM(IntegratedDeviceManufacture,集成器件制造)企業,自己建芯片生產線,走出了一條本土化的特殊產業發展模式,目前是國內唯一一家有能力為國內主要手機廠商提供除攝像頭和指紋傳感器外所有其他全部傳感器產品的企業。在國家大力扶持集成電路產業與國產化芯片代替進口的大環境下,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對供應鏈本土化的需求趨勢也越發的明顯。此外還有兆易創新,大唐微電子等,作為國內各自領域芯片設計的行業龍頭,也正在不斷完善其產品線,力求開拓國產“芯”的更大市場。
士蘭微電子豐富的產品線組合
蓄勢待發,本土模擬芯片產業逐漸開花結果
不少研究稱,過去幾年中國集成電路產能擴張和技術進步的主要動力是數字電路,從電子產品應用來看,數字化是發展的趨勢。不過,模擬器件市場不會因為數字電路的發展而萎縮,甚至還會獲得更多機會。在人工智能的興起,以及人機交互的變革驅動下,會引發模擬器件需求猛增。
與數字IC產業需要依靠迅速的反應不同,模擬IC產業的發展則更多需要經驗的沉淀,有人曾形象的比喻,模擬IC產業發展猶如“釀茅臺”,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發酵、存儲,才能逐漸溫潤。同時,模擬IC產業的發展也離不開晶圓大廠的支持,今年TSMC南京工廠的完工,標志著全球領先的晶圓制造技術進入中國大陸,也意味著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的先進工藝之戰正式打響。此舉,給本土從模擬IC走向高性能模擬IC的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和重要的指引作用。而之前已掌握了世界先進技術的本土模擬集成電路企業的崛起使中國高性能模擬集成電路水平與世界領先水平的差距逐步縮小,不少國內高端模擬芯片空白得以填補,在某些產品領域甚至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圣邦微電子(展位號:E4館4110)便是其中的典型,自2007年成立以來,十年間一直專注于模擬芯片的研發與銷售,掌握了先進的模擬芯片設計與開發技術,研制出一系列高性能、高品質的模擬芯片產品,同時與國內外知名終端整機廠商、電子元器件經銷商、晶圓制造商以及封裝測試廠商建立了高效聯動機制,其模擬IC產品可廣泛應用于通訊、消費類電子、工業控制、醫療設備和汽車電子等眾多領域。瑞芯微電子、全志科技等越來越多的本土模擬IC廠商也正低調地加入“釀茅臺”的大軍,挑戰模擬設計高峰。
圣邦微電子第三代半導體產品和高端運放SGM48005SiCmosfetdriver
不止于集成電路,來e星球見證半導體全產業鏈騰飛
不只是本土集成電路產業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代,分立器件作為半導體產業的另一大分支,隨著電子整機、消費類電子產品等市場的持續升溫,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因此,有關SiC基、GsN基以及封裝等新技術新工藝的發展,新型分立器件在汽車電子、節能照明等熱點領域的應用前景等成了廣受關注的問題。
談及比亞迪,其汽車制造商的名頭為大家所熟識,而比亞迪微電子(展館號:E4館4508)則是比亞迪集團在上游芯片領域的重要布局。為了更好地迎合比亞迪自身電動汽車和新能源戰略的發展,比亞迪微電子在2006年就啟動了IGBT的相關項目,十多年來一直致力于集成電路及功率器件的開發,目前產品的應用領域覆蓋了對光、電、磁及聲等信號的感應處理及控制,可提供IGBT芯片及模塊,智能功率模塊(IPM)、CMOS圖像傳感器、智能動力電池管理、電流傳感器等十分豐富的整套產品解決方案。
同時,受發達國家產業轉型的影響,國際領先企業逐步將部分生產環節轉移至我國,并基于成本效益考量將半導體分立器件制造等產業鏈環節持續向我國轉移,為我國分立器件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完美契機。揚杰科技(展位號:E4館4330)作為本土半導體功率器件領域的細分龍頭,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低端功率器件市場,近年來先后研發的旁路二極管、配套led照明的迷你整流橋、配套風力發電的三向橋等一系列新產品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而且有效的替代了同類進口產品,在市場上取得了較高的占有率。其中自主研發的光伏二極管產品取代德國進口,榮獲中國國際專利與名牌博覽會金獎。
揚杰科技參展2017年慕尼黑上海電子展
從需求來看,中國正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半導體市場;從成長性來看,中國半導體市場同比增速持續高于全球;而從供給來看,中國地區晶圓制造產能僅占全球十分之一,這種供需關系的失衡使得全球半導體產業向中國轉移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隨著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的成立以及半導體產業戰略發展政策的不斷推出,國產化良機將至,呈現在中國的每一位半導體產業人士面前。正如小米公司CEO雷軍曾說: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中國半導體產業如今猶如風口上的豬。
2018慕尼黑上海電子展半導體企業大牌云集
多年以來,慕尼黑上海電子展也從構筑半導體全產業鏈角度考慮,搭建了涵蓋集成電路、分立器件、光電子器件、微型傳感器等多類型企業的半導體主題展區,重點扶持中國半導體產業鏈上下游公司的共同成長,促進中國電子產業自主創新,與中國電子產業共成長。點擊完成預報名登記,來現場與數萬+電子產業專業人士充分交流,見證中國電子產業在黃金時代的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