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下游制造業整體低迷,2016年可謂是工業自動化的低谷。由于受到宏觀環境影響,制造業下游整體低迷,業內公司業績亦承受壓力。受到下游需求、出口以及新增、投資減少的影響,2016年前三季工控自動化傳統應用領域市場需求同比下滑均在5%~10%。
2016前三季裝備自動化領域分行業表現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智能制造市場運行態勢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在新行業新領域中,消費電子、電力、鋰電池裝備、新能源汽車等表現搶眼。電子制造專用設備近年來維持超過20%的平均增長率,鋰電池生產設備復合增長率達到30%。
中國3C行業固定資產投資保持高速增長
中國鋰電池制造設備規模及產值
然而,在工業升級、智能制造大方向的趨勢下,該領域受到的期望不減,無論是政策還是產業投資都在持續推進。制造業是國之命脈,而工控自動化是先進制造業的核心。即使在下游新增投資放緩的時期,包括升級改造和新興細分市場仍對自動化有很高需求。在將來制造業環境復蘇,新增投資陸續加大之時,業內龍頭值得期待。本土企業加大研發及業務拓展投入,提升核心為將來布局。2016至今,自動化板塊內的代表企業研發占比、銷售/管理費用占比同比均提升,一方面是下游低迷時需通過加大業務投入來保持收入增長,另一方面是基于對未來發展的信心,加大研發投入以在核心產品上進一步擴大和突破。
2016H1自動化代表企業研發費用占比
前三季自動化代表企業三項費用占比
工控自動化企業正在布局新興領域,以獲得新增長點。工控自動化的電力電子和控制的同源技術在延伸拓展相關領域具備優勢。除了抓住消費電子等熱門行業外,電動車、軌道交通、機器人等具有巨大成長空間的新興領域研發新產品,是本土龍頭企業重要發展方向。
電力電子技術是工控自動化中電源處理的核心
中國制造2025,核心部件的國產化突破是重點。繼2015年5月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將制造業升級和高端裝備作為國策重點提及之后,2016年一系列相關的落實政策逐步出臺,為工控自動化和智能裝備的發展提供了具體的指引和支持。
機器人“十三五”規劃重點突破核心零部件
制造升級勢在必行,帶來市場需求。從聯合國的統計和預測看出,中國的人口紅利已逐步消失,勞動人口比例從2010年開始逐步減少,預計2030年左右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之前各方對機器人普及的最大顧慮之一是失業率問題,但從統計數據看到,電子商務2015年帶動的就業人口已超2000萬,其他高科技產業和新興服務業也有望繼續增加就業。因此并非機器人提高失業率,而是機器人正好可以彌補新興產業引起的制造業基礎工人短缺。
中國人口紅利正在消失:撫養率比較
中國電子商務帶動從業人員數量
進口替代勢在必行,本土龍頭肩負使命。無論是《中國制造“2025”》,還是上半年出臺的《機器人“十三萬”規劃》,都對工控自動化作為智能制造的核心部件做了清晰說明,國產化趨勢明確。工控自動化屬高端裝備的核心部件,國內制造業起步初期長期依賴進口,在90年代中后期國內企業才逐步取得技術突破,陸續打開市場。當前本土品牌在中國市場已獲得30%左右的市場份額,但伺服、控制器和傳感器等高精尖類產品只有20%甚至更低。
中國工控市場分產品本土化率(2015年)
2015中國通用伺服電機+驅動器市場格局
得益于90年代末至今中國裝備業的迅猛發展,為本土企業孕育了良好的發展環境。當前本土企業在工控自動化各細分領域均已取得突破,釋放出良好信號。未來一方面將繼續提升技術水平,在產品標準化和可靠性上達到均可與外資品牌抗衡的實力,同時在解決方案上發揮貼身響應的優勢;另一方面政府部門的培育企業在大型、高端領域的應用經驗,以達到在行業認知上提升。
中國低壓變頻器市場份額及變化
典型工控自動化產品所處的生命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