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汽車電動化、智能化進程加速,對傳統零部件企業帶來極大沖擊與挑戰。尤其是傳統內燃機領域,極有可能面臨被淘汰的危險。因此,無論是從智能制造、精益化生產,還是從未來的戰略布局上看,傳統零部件企業都將面臨一次革新與轉型。搶占智能化的高地,才能更好地助力中國成為汽車強國。借此百家零部件供應商評選之際,《中國汽車報》記者梳理了中國優秀零部件企業在智能制造及智能化布局方面的最新進展,以饗讀者。
一汽解放錫柴:智能制造領軍企業
2016年,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無錫柴油機廠(簡稱“錫柴”)“重型車用發動機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經過工業與信息化部組織的專家評審,從全國上百個申報項目中脫穎而出,最終被確定為首批64個試點示范項目之一。
據了解,錫柴智能制造生產線采用德國GROB機床、瑞士ABB機器人、美國GORBEL等世界頂尖設備,集柔性化、集成化、自動化于一體。據統計,錫柴自動化總裝線有179個工位,整線自動化率達28%;6DM機加線60道工序,自動化率高達78%。另外。錫柴還提出了“2~3年內實現運營成本降低20%,產品研制周期縮短20%,生產效率提高20%,產品不良品率降低10%,能源利用率提高10%”的目標。
錫柴智能生產線創下國內六個“首次”:國內首次創造性提出“X”型生產線;首次利用三軸機器人實現氣缸套自動潤滑及自動安裝;首次利用光纖傳感非接觸檢測技術;首次利用視覺防錯技術;首次提出裝配線零部件全工位實施智能AGV自動配送理念。2017年,錫柴榮膺江蘇制造突出貢獻獎智能制造先進單位。
法士特:“智能生產系統”自主造
與其他企業外包或外購智能生產系統不同,法士特智能化生產車間完全由自己編程、制造而成。
據了解,法士特在生產線上引入模塊化的理念,實現了控制器、氣動門等部件的標準化運作和生產線的靈活運用。法士特最新投入使用的自動裝配懸臂線,將工業自動控制、通訊、智能機器人、定扭緊固、信息控制、測試等多項技術結合應用,多工位實現自動化裝配。與此同時,法士特還不斷推進云端技術,將所有智能機器人和生產線數據進行網絡監控和管理,實現后臺操作、調整機器人工況數據,還可進行跨廠之間的信息對比。
據法士特介紹,首條智能生產線投入使用后,線上工作人員從17人減少到7人,從每天最多生產450套產品提升至現在的750套;不僅生產效率提高40%,產品一致性也得到進一步保證。此外,法士特自動裝配懸臂線投入使用后,一次裝箱合格率提高3%,裝配線產能提高25%,占地面積節約27%,有效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大幅提升了產品裝配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
航盛電子:“智慧駕艙”成搶眼角色
近年來,航盛電子瞄準布局智能網聯信息系統、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和新能源汽車控制系統等代表產業未來方向的板塊。
近日,航盛“智慧駕艙”亮相深圳會展中心。據了解,航盛“智慧駕艙”涵蓋智能駕駛輔助系統360°高清全景、超聲波雷達、前后置攝像頭等尖端產品,真實模擬出司機在駕駛過程中車身的周邊情況,并且結合智能網聯汽車信息系統液晶儀表雙屏互動展示功能,讓人體驗智能駕駛的全新方向。
此外,航盛也在考慮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機交互場景。航盛認為,新能源車使用場景可能與傳統燃油車有很大差別。新能源汽車噪音雖然低,但人和車、人和環境、車和環境之間的交互會產生新的問題。
從普通的汽車收放機到單一的音響產品,再到車用免提、車載視聽娛樂系統、車載智能導航(GPS)系統,以及最新布局充滿商機的車身集成控制系統、智能交通及控制系統、新能源汽車電子控制系統,航盛電子始終在走自主創新之路。
德賽西威:智能化重新定義汽車
消費類電子技術越來越智能化,德賽西威希望從用戶體驗的角度為切入口,試圖重新定義汽車,屆時用戶體驗將成為德賽西威新的競爭力。
德賽西威今年發布了國內首款基于用戶使用場景設計的智能駕艙,充分體現了其在智能化發展上的技術優勢,以及全面加速“智”造布局的決心。德賽西威智能駕艙配備了雙12.3英寸的TDT屏,用戶可輕松獲得駕駛信息和娛樂內容,還可以實時應用最新智能駕駛技術,如四路高清攝像頭、77G毫米波雷達等。此外,德賽西威所推出的智能駕艙還涵蓋了全自動泊車、全景泊車、前碰撞預警、車道偏離預警、行人監測等智能駕駛輔助系統。
蘇州綠控:新能源與智能化相輔相成
蘇州綠控傳動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蘇州綠控”)自2011年成立時起,就開始為中國客車向電動化、輕量化、智能化發展而布局。
隨著工業4.0與智能制造的提出,蘇州綠控積極推進智能化生產線的應用。2016年工信部公示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與新模式應用項目,蘇州綠控成為全國惟一的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智能制造基地。
蘇州綠控自主研發的客車AMT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推出的國內首個基于AMT技術的同軸并聯式混合動力系統,打破了國外公司的壟斷。其自主研發的客車AMT動力系統,在傳統手動變速器上加裝了一套執行機構,實現車輛的自動起步和換擋,可有效降低駕駛員的勞動強度、提高駕駛的舒適性。另外,蘇州綠控AMT變速器采用最優換擋規律可降低油耗,比手動變速器節油3%~5%,相比傳統的液力自動變速器(AT),節油20%以上;離合器平穩接合,可避免駕駛員的誤操作,提高傳動系統的各部件壽命。
浙江亞太:建立能網聯智創新基地
作為制造業體系的核心產業之一,機電產業始終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2014年,浙江亞太集團進軍汽車智能駕駛領域,全力投入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的研發,并完成了主動安全控制+環境感知+移動互聯集成的智能網聯汽車生態圈布局,形成了目前國內最全面、最合理的智能網聯駕駛產業鏈。
據了解,浙江亞太機電成功研發電子穩定控制系統ESC、自動緊急制動系統AEB、自適應巡航系統ACC、車道偏離預警系統LDW、前車避撞預警系統FCW等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先后得到多家國內外知名整車制造商的認可,獲得了同步開發和配套資格。目前這些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即將實現量產。
今年年初,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與浙江亞太機電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智能網聯汽車自主創新標準研究基地。據了解,該基地的建立將填補國內汽車智能網聯技術領域的標準、法規空白,對我國汽車智能網聯技術領域的標準法規體系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有利促進我國汽車智能網聯技術更加健康快速發展。
浙江萬安:往輕量化、智能駕駛方向發力
浙江萬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浙江萬安”)向三個方面發力:第一是底盤輕量化,第二是智能駕駛,第三是車聯網及汽車共享服務。
為了更高效地達成目標,浙江萬安在無線充電、輪轂電機、電子駐車制動、車聯網、智能駕駛、輕量化等汽車高新技術領域與美國Evatran、英國Protean、瑞典Haladex、北京飛馳鎂物等知名企業展開了一系列的合資合作。
近日,浙江萬安經過前期統籌以及合理布局,面積近1200平方米的北京智能駕駛研發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據了解,浙江萬安將從環境感知、智能決策、電控執行等智能駕駛技術和V2X汽車網聯技術等層面,進行資源整合與自主研發。同時積極聯合主流整車企業,分階段完成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部分自動駕駛和完全無人駕駛的技術研發與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