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工信部回應世界互聯網大會:組織編制行動規劃 全力攻堅人工智能前沿技術

時間:2017-12-06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在“世界互聯網大會”的一場分論壇上,工信部副部長陳肇雄透露,正在組織編制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行動規劃,這意味著我國開始全力攻堅人工智能前沿技術。

在“世界互聯網大會”的一場分論壇上,工信部副部長陳肇雄透露,正在組織編制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行動規劃,這意味著我國開始全力攻堅人工智能前沿技術。

工信部副部長陳肇雄所說的行動規劃目前還沒有細節傳出,外界分析可能會涉及打造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示范工程和保障體系。而科技部之前啟動的重大科技項目中,共有自動駕駛、城市大腦、醫療影像、智能語音等四大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

那么,新一代人工智能究竟新在哪里呢?專家認為可能體現在群體智能上。以百度的疲勞駕駛監測系統為例,雖然功能很簡單,就是在司機分神或疲勞犯困的時候發出提醒,但工作人員說,要融入的人工智能技術卻很多。

工作人員:“疲勞駕駛監測系統是基于深度學習框架,把圖像識別、人臉跟蹤、語音合成和主動推薦等多項人工智能技術都應用到我們這個產品中。”

目前,人工智能技術有不少應用,但離人們的日常生活還有一定距離。香港大學新興技術研究所所長席寧認為,隨著感知技術的進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會明顯不同。

席寧說:“機器人的出現最開始是要代替人,做人不愿意做的事,就是繁瑣、危險和比較臟的工作。但是由于新技術的發展,新技術的出現,機器人從簡單的代替人,變成了擴展人的能力。”

席寧舉了遠程醫療的例子。目前,有些腫瘤無法通過X光診斷,必須通過醫生的觸摸進行手診,而一些偏遠地區顯然缺乏這樣有經驗的醫生。為此,席寧提出可以通過機器人系統,實現遠程觸摸手診。

他介紹說:“這里面有幾個很關鍵的技術。第一是傳感器,首先你要把這個觸覺感覺到,然后數字化,通過網絡傳到遠處。第二是有觸覺的復現技術,你要有個裝置,把觸覺復現出來讓醫生感覺到。同時醫生還要控制機器人移動,進行診斷,控制和反饋之間要協調。”

類似的潛在應用還有很多,比如通過人工智能的感知技術,遠程檢測體驗某種產品等。不過,為了使機器人保持同步和穩定,所有這些應用都對通信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認為,5G技術能滿足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需求。

鄔賀銓表示:“虛擬現實、增強現實、車聯網、遠程醫療這些都要求響應得快,所以IBM提出了霧計算,就是把云計算的能力下沉一些,5G出現后還要把這個能力進一步下沉,可以落到基站上。原來基站是沒有計算能力的,未來5G的時候,基站也要有計算能力。”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