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技術前沿 > 資訊詳情

激光雷達傳感器助力無人駕駛駛出關鍵一步

時間:2017-12-05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在眾多車載傳感器中,激光雷達測量精度高,已經成為汽車輔助駕駛過程中必需的技術。基于激光雷達的定位技術也得到了研究人員的重視。

在眾多車載傳感器中,激光雷達測量精度高,已經成為汽車輔助駕駛過程中必需的技術。基于激光雷達的定位技術也得到了研究人員的重視。

坐落于清華大學科技園區內,背靠著清華大學雄厚的技術實力積累及資源支撐的飲冰科技就是這樣一家致力于激光傳感器制造及系統解決方案提供的高新技術企業。飲冰科技CEO金元浩是清華大學博士,曾參與多項國家重大專項課題研究。共發表國內外學術論文十多篇,主持發明和設計的相關產品已經實現量產,并獲得美國、日本、臺灣和中國大陸的發明專利共百余項。

社會各行各業都是這樣,沒準什么時候,你的機會就來了

2016年,金元浩和幾個同學正在合作做一個激光雷達的ADAS項目,啟迪創投和泰有基金找到金元浩,希望投資其成立一家公司,以清華研究人員持續的創新能力,提供精確、高效和智能化的傳感器產品,并為人工智能的更廣泛實現提供良好的傳感和數據支持。同年8月,飲冰科技宣布獲得100萬元種子輪投資。

其實,激光雷達技術作為一種發展了數十年的技術,一直主要應用在軍事領域和專業的測繪領域。激光雷達由發射系統、接收系統、信息處理三部分組成:激光器將電脈沖變成光脈沖發射出去,光接收機再把從目標反射回來的光脈沖還原成電脈沖,最后經過一系列算法來得出目標位置(距離和角度)、運動狀態(速度、振動和姿態)和形狀,可以探測、識別、分辨和跟蹤目標。

金元浩介紹說,“激光雷達傳感器的研究人員基本在軍工研究所,航天研究所,由于技術含量很高,好的產品基本靠從德國和日本進口。直到這幾年自動駕駛的火速發展,國內眾多企業和資本進入車載激光雷達行業,人們才漸漸了解激光傳感器領域的知識。實際上,社會各行各業都是這樣,沒準什么時候,你的機會就來了。”

正如金元浩所說,近幾年,隨著無人駕駛、智能服務機器人等技術領域突飛猛進式的發展,激光雷達傳感器的機會真的來了。

激光雷達傳感器的機會真的來了

現在汽車上的傳感器不夠多,智能化的程度不夠高,所以需要更多更好的傳感器。和攝像頭相比,雷達可以全天候使用,不受光照和天氣等因素的影響。雷達對目標探測的角度、距離及相對速度都是比較準確的。

而無人駕駛已然成為汽車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相關傳感技術的缺失卻使得汽車仍然無法擁有一雙屬于自己的、明亮的“眼睛”。基于此,飲冰科技基于傳感器的性能、穩定性以及制造成本等諸多關鍵因素考慮,設計制造了適用于自動駕駛及輔助駕駛的激光傳感器系統解決方案,其功能性得到了用戶的一致認可,而其較為低廉的價格更是受到了用戶的廣泛歡迎。

飲冰科技的產品包括單點激光雷達、單線激光雷達、以及多線激光雷達,目前正在研發芯片級的固態激光雷達。其中,單點激光傳感器尺寸為20*50*30mm,能夠探測200米遠的距離,同時能夠達到厘米級精度。而單線激光傳感器是80*90mm,同樣能夠探測200米遠的距離,厘米級精度,360度旋轉雷達,采用TOF測距法。

眾所周知,激光雷達傳感器是高精尖技術民用化的成果,技術門檻高,且對數據的反饋要求更加高,飲冰科技推出來的產品價格較為低廉,究竟實際的質量如何呢?對此,金元浩解釋說:“例如沃爾沃和國內汽車相比,除了采用不同的汽車元配件和基本技術外,從汽車傳感器技術上說,國外汽車大多使用高配置傳感器,而國產汽車廠商會根據客戶的需求定制化生產,因此,汽車也相對便宜。另一方面,汽車客戶采購元器件都會有一定的采購流程,甚至有的要做第三方測試,經過反復測試、反復磨合,并不會影響汽車的質量。

從公司成立之初研發團隊三五人到現在研發團隊穩定在十多人,飲冰科技將激光傳感器的業務重點放在市場拓展上,定位于工業自動化、汽車、新興智能硬件領域,例如無人駕駛汽車、掃地機器人,輔助類機器人AGV等。

2017年4月20日,飲冰科技宣布獲得蘇州汽車研究院的數百萬人民幣天使輪融資,據金元浩透露,目前在飲冰科技與國內的新興智能硬件和無人駕駛汽車團隊展開合作,為其提供個性化的傳感器成套解決方案定制,已有200多萬的銷售額。

激光雷達或將成為技術的爆發點

盡管自動駕駛并不是一個新鮮的概念,但其中的分級還未被大眾廣泛了解。SAEInternational(國際汽車工程師協會)從駕駛員的參與程度上來定義,將自動駕駛從L0到L5分成了6級。其中,L5是所有場景下的全自動駕駛,L4是有設計適用范圍的無人車,也就是特定場景中的全自動駕駛。L2與L3則分別是輔助駕駛和半自動駕駛。

金元浩告訴物聯網資本論,飲冰科技的激光雷達并不是直接用在完全自動駕駛車輛上,而是著眼于項目落地,先從需要L2、L3駕駛輔助級別切入,先做前后防撞,之后會切入全方位感知,并最終涉入自動駕駛。

在高級輔助駕駛系統中大顯身手的毫米波雷達加攝像頭系統能夠滿足人們所追求的自動駕駛嗎?金元浩的答案是否定的:“從防撞方面講,毫米波雷達和激光雷達差不多,市面上特斯拉用的是毫米波,沃爾沃用的就是激光雷達。毫米波的優點在于技術相對成熟,也有像博世德爾福這樣成熟的供應商,缺點是價格很貴,一套毫米波的模塊加上整個解決方案大概在五千到一萬元人民幣,國產車一般是用不起的。而激光雷達的缺點在于使用的車型不多。但是優點也很明顯在于分辨率高,因此可以用于地圖測繪、電力巡航等場景。”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