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以往只在工業領域出現的機器人,如今穿越工業自動化生產線走向服務業,來到百姓身邊,讓人看得見也能摸得著。從餐廳點餐送餐到銀行大堂客服,從兒童教育陪伴到老人關愛陪護,從掃地到擦窗,甚至駕校也引進了機器人當教練,機器人悄然闖入百姓生活,逐漸成為市場新寵。那么,機器人究竟給人們生活帶來哪些變化?它會不會搶走服務業從業者的飯碗?我省“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現狀又如何?記者為此進行了采訪調查。
服務業紛紛引進機器人
一機多能吸引好奇目光,為客戶提供人性化服務
當你駕車出門在外,人生地不熟,少不了一款智能導航軟件的指引,它會根據實時路況變化,躲避擁堵路段,推薦更快更優的路線,幫你更快到達目的地。如今,人工智能技術已經深入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以其漸趨人性化的服務為人們提供了諸多便利。
智能機器人無疑是人工智能領域的佼佼者。它大致分為兩大類,即工業智能機器人和特種智能機器人。其中,服務智能機器人作為特種智能機器人的重要類別,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如今,智能機器人的觸角已經伸向了越來越多的服務行業。日前,朔州市一家駕校就引進了12名機器人教練用于駕駛培訓。這種機器人教練由一套計算機系統、一個平板電腦和天線組成。培訓過程中機器人教練全程文明用語,不再像以往駕校教練一樣脾氣暴躁,受到年輕學員的普遍歡迎。不僅如此,這種機器人教練的安全系數還挺高,它嵌入了“汽車自動剎車技術”的安全防護系統,具備油門誤踩、車速限制、電子圍欄、障礙預警等多重防護功能,從而保障了學員在學車過程中的安全。
其實,不少餐飲企業及教育機構也較早地利用起了機器人,比如迎賓接待、點餐送餐、教育陪伴等。今年以來,我省一些金融機構和服務公司,也在嘗試利用機器人扮演客戶經理的角色,不僅可以與客戶互動交流,介紹產品及業務,還可以引導客戶到相應的區域辦理業務。
11月1日,太原市并州路的一家郵政儲蓄網點,機器人“郵小萌”胖乎呆萌的樣貌,說學逗唱的技能,惹得市民紛紛駐足與之交流。據悉,這是山西郵政今年引進的首批實體智能服務型機器人。它搭載了各項最新的人工智能交互技術,整合了包括語音識別、語音合成和自然語言理解技術,以及圖像、聲紋等多項人工智能技術,不僅能吸引用戶的眼球,而且使網點的氛圍變得輕松活潑。
同日,在太原市長風東街某健康管理公司,機器人小胖向到店的顧客介紹公司產品,隨即引導顧客到各產品區域進行進一步講解。不僅如此,裝上機械臂的小胖,還可以根據工作人員的指令為客人端茶倒水。
機器人步入尋常百姓家
商家用來招攬客戶,目前尚未涉足較高難度工作
從一盞燈泡、一支老人手杖,到一輛兒童推車、一個智能門鎖,再到一套智能澆灌裝置,10月31日,太原森宇科技公司負責人趙宇向記者一一展示“人工智能”技術的神奇魔力。據趙宇介紹,目前,他們公司研發的機器人已經遍布太原市的各個服務行業,并走進普通百姓家庭,規模有3000多臺。他們的產品不僅可以實現定型量產,還可以根據客戶個性需求“私人定制”。
趙宇還對記者表示,他們研發的機器人未來將更多地關注特殊人群的需求,在老年人關愛陪護和兒童陪伴教育方面,讓機器人發揮所長。比如,機器人可以陪老年人聊天解悶,幫助控制燈光,定時檢查血壓,提醒按時吃藥等等。
近年來,各大電商也紛紛在智能家居設備的營銷上發力,舉行諸如數碼智能節等活動,將許多消費者眼中遙不可及的高科技智能產品拉近到尋常百姓生活中。產品涵蓋智能家居、穿戴、智能娛樂、無人機、機器人等,價格從幾百元到數萬元不等。人們開始越來越多地使用人工智能設備,機器人開始步入尋常百姓家。
毫無疑問,機器人擁有諸如信息交換、教育培訓、關愛陪護、學習反饋等多種功能。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變化是多方面、全方位的。而我國也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服務機器人市場。
越來越多的服務行業開始使用機器人,有人不免擔心,服務行業從業者的飯碗會不會被機器人搶去?對此,趙宇表示,大可不必如此擔憂。他分析認為,如今服務行業使用機器人,無非是吸引人眼球招攬客戶,目前還很難涉足一些較高難度的工作。換個角度來講,機器人的引進會大幅提升店鋪的人氣,提高經營業績。機器人需要人去管理操控,員工完全可以從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去從事機器人的管理與維護等工作。
此外,趙宇還表示,現在市面上出現的服務機器人尚不是完全意義上的智能機器人,只能稱其為“人工智造”,而非真正的“人工智能”。除了與人互動交流,未來的服務機器人還應模仿人的各種動作,為人們提供各種專業細致的服務。
醫療領域引進高端機器人
我省“人工智能”產業建設步伐加快
可喜的是,服務機器人還在一些專業領域大顯身手,例如醫療領域。今年5月,山醫大一院引進了代表著最高醫療科技水平的全國第66臺、我省第一臺“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并陸續完成了泌尿外科、普外科、婦科等不同科室手術。這種醫療手術機器人以其操作精準、微創、出血量少等優點,得到了醫生和患者的普遍認可。這讓人們看到了智能機器人在專業領域應用的廣闊前景。
事實上,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發達國家紛紛將服務機器人產業列入本國的發展戰略。我國也相繼出臺政策,將服務機器人作為未來優先發展的戰略技術重點攻克。由于在服務機器人領域,國內外差距較小,再加上服務機器人更靠近消費端,需要與行業緊密結合,國內市場前景廣闊。
有數據顯示,中國服務機器人2016年產值達140億元,同比增長65%。預計2017年這一數據將達到245億元,同比增長將達到75%。
在“人工智能”領域,我省也不甘落后。今年7月11日,我省與百度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圍繞“人工智能產業”建設、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和山西產業轉型升級三大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打造“人工智能”產業大省,同時加速百度人工智能戰略的發展落地。此外,百度還將與山西高校、企業合作開展大數據、人工智能人才培養。
緊接著,7月28日,我省召開發展人工智能產業推進轉型發展項目研討會。清華大學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將與山西合作,建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吸納國內外技術力量和優質資源,專注于人工智能與智能裝備產業,分別從平臺建設、科技成果轉化、產業生態建設3個方面建設發展,最終形成人工智能產業鏈,從而為山西的轉型發展和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作出貢獻。
這一系列舉動,可以看出煤炭大省正向“人工智能”產業大省進軍的鏗鏘步伐。不難想象,不久的將來,山西“智造”機器人將走向全國,進入各行各業,步入更多百姓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