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智能專委會走進企業系列主題分享會由智能專委會發起,從科學家、企業家、技術專家的視角,解讀人工智能領域最前沿技術、最新進展及未來發展方向。智能專委會——走進騰訊AILab“從Gartner新興技術成熟度曲線看AI技術演進和產業發展”為智能專委會首期活動。會議邀請到騰訊AILab副主任俞棟博士就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狀況和趨勢,與智能專委會委員及深圳市機器人協會會員共同討論如何找到人工智能的落地機會、如何在深圳形成產學研共同支持進步的人工智能生態。會議由智能專委會秘書長鄒月嫻教授主持,來自智能專委會委員、深圳市機器人協會會員共30人參會。
圖1智能專委會秘書長鄒月嫻
會上,智能專委會秘書長鄒月嫻(圖1)首先從產業趨勢角度出發,認為AI技術方面學界和產業界結合非常緊密,同時,AI技術也正在從技術開拓型的公司逐漸向技術跟進型的公司擴散。在這種情況下,她的疑問在于如何看待AI技術的產業走勢,AI技術又如何在深圳市落地?
圖2深圳市機器人協會秘書長畢亞雷
深圳市機器人協會秘書長畢亞雷(圖2)希望學術界人才能和業界企業建立聯合實驗室。業界企業有著許多具體應用場景的經驗和數據,而學術界有許多新穎的方法但找不到好的應用場景,聯合起來之后,業界企業也就能更好地想辦法讓技術落地。畢亞雷秘書長列舉了曾經和騰訊聯合研發騰訊小Q機器人的例子,在他看來這雖然不是一個成功的產品,但這是一個典型的案例,研發過程中實驗室培養了許多人才;這樣的合作如果能更多一些,就能形成更多的研究和應用聯動,促進并維持蓬勃的生態。
圖3騰訊AILab副主任俞棟
騰訊AILab副主任俞棟博士(圖3)表示贊同研究和企業需要合作的觀點,同時分享了他對創業路徑的看法。對于“先找場景再找技術”和“先有技術再找場景”,他認為后者很難成功,需要綜合性的技術;從場景開始創業更容易成功。
由于互聯網時代大企業經常通吃,對于“AI時代是否是小企業的機會”,在場者心中都有所期待。俞棟博士認為大小企業各有各的機會,比如美國專精某一小部分問題的創業公司。
圖4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校長孫涌
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校長孫涌(圖4)介紹了他認為的生態鏈條。他認為,首先要通過研究和應用的結合構造“人才壟斷”,即培養出的人才都自然而然地使用某一類產品或技術;然后進入到各個企業的這些人才會繼續把這些產品和技術大規模應用下去,形成“技術壟斷”;最后就可以形成“市場壟斷”,從中獲益。這其中的問題就在于如何在混沌市場中從人開始抓住生態的養成,形成產業化的AI教育,最終覆蓋各個層面。
圖5華為消費者BG軟工副總裁&智慧工程部部長張寶峰
此外,華為消費者BG軟工副總裁兼智慧工程部部長張寶峰(圖5)結合他在華為的工作經驗,首先闡述了中國AI人才底子薄的狀況,然后介紹了華為對AI人才的培養方式、對AI研究和AI生態的舉措,以及AI計算的未來趨勢。
在會議室中,各位參會的專家、學者、企業管理者等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稍后的晚宴上也進行了更深入的交流。此次會議為參會者帶來了一些人工智能時代應該如何應對的直觀感受,大家也都期待深圳的AI產業能夠像電子信息產業一樣快速落地、快速發展壯大,形成健康的產學研聯動生態,讓中國的AI企業、AI產品成為AI應用的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