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的真快,金秋十月的最后一周已經接近尾聲了,那么本周內行業有哪些值得回顧的重要內容呢?小編選取了十條關注度較高的內容,與大家一起分享。
地下光纖成為科學家預測地震的利器
BiondoBiondi是一個在斯坦福大學地球物理學教授,研究能源與環境科學,他設想通過密集的網絡形成一個十億級傳感器觀測臺,不斷監測和分析地震。
在過去的一年中,Biondi的小組已經證明,它是能夠從擾動光纖絲預測地震發生的大小和方向信息。研究人員已經在一個光纖環路三英里的斯坦福大學校園安裝在儀器。
數千英里的地下光纖穿過加利福尼亞的舊金山灣地區,為企業和家庭提供高速互聯網和高清視頻。研究人員使用的地震儀監測地震,雖然電信陣列更敏感,但其覆蓋稀疏,而且十分昂貴的,安裝和維護具有較大挑戰,特別是在城市地區。
這樣一個網絡將使科學家能夠更好地分析地震,尤其是小地震,并能更迅速地查明其來源。更大的傳感器覆蓋范圍也能更好地測量地面對震動的響應。
這種帶傳感器的皮膚讓機器人擁有像人類一樣靈敏的觸覺
來自華盛頓大學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工程師們,發明了一種帶有傳感器的“皮膚”,可以覆蓋機器人的身體或假肢的任何部位,具備可延展可拉伸的性能,可以準確地感知關于剪切力和振動的信息。而這些信息對于成功地抓住和操縱物體至關重要。
論文中描述的這種皮膚,模擬了人的手指在滑過表面或在區分不同的紋理時產生的拉伸和壓縮。它能夠敏銳地感知到這些觸覺信息,并達到和人類相似的精確度和靈敏度。這種能力可以大大提高機器人在多個領域的能力,從外科手術、工業流程到清潔廚房等等。
受新興行業需求拉動我國傳感器市場保持穩步發展
目前,國內傳感器市場仍保持中高速發展,年均增速達到20%左右。隨著“互聯網+”的深入,我國傳感器在物聯網等新興行業市場規模增長拉動之下,繼續保持穩步發展。物聯網等新興產業的興起,或將推動傳感器產業成為世界各國在高新技術發展中爭奪的一個重要領域。
作為信息時代的感知層,傳感器成為了海量數據的接收和傳遞信息的入口,因此涌現出許多下游新興應用的新增需求,如消費電子、物聯網等。在這些需求拉動下,傳感器市場保持穩步快速增長,未來前景依舊可期。
Utility攜手索尼開發自動車牌識別系統
Utility公司近日宣布,他們正在與索尼合作,利用索尼增強視頻識別技術開發自動車牌識別(ALPR),這是一個附加到現有UtilityRocket物聯網車載視頻系統。
該系統將智能識別車輛的結構、最后已知位置和車牌標簽信息,通過UtilityRocket物聯網車載系統收集數據,這是ALPR系統中的一小部份。
科學家發明柔性傳感器可用于診斷胃腸道疾病
麻省理工學院和楊百翰大學婦女醫院的一組科學家研制出一種可以卷起和吞咽的柔性傳感器。當它被攝取后,傳感器粘附在腸壁或胃壁上,在那里它可以測量消化道的節律性收縮頻率。
這種傳感器可以幫助醫生診斷胃腸道疾病,也可以用來檢測胃部的食物,幫助醫生監測肥胖患者的食物消耗。
柔性器件基于壓電材料,在機械變形時產生電流和電壓。他們還集成了與人體皮膚類似的彈性聚合物,使它們能夠適應皮膚和伸展時,皮膚伸展。
研究表明,這種傳感器能在豬的胃里活動長達兩天。此外,還可以在更嚴格的可吸收設備提供更好的安全性,研究員嘗試了多種實驗測試。
3D傳感器如何引領人工智能行業變革
3D傳感作為一種突破性的技術,在其應用的領域令世人為之驚嘆!技術愛好者對新的發明求之如渴。3D傳感器是深度傳感技術的核心,其目的是將設備與現實世界聯系起來,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講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情。3D傳感器在現代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從照相機、無人機到機器人都有用武之地。
正因為物聯網對傳感器的使用提供了對生活的感知能力,人工智能也蓬勃發展起來。例如,攝像頭傳感器賦予人工智能“視力”,麥克風賦予其“聽力”。
傳感器可以同時滿足不同感知參數的輸入。利用紅外線,人工智能可以感受熱量的差異并識別不同的物體。超聲波“聽力”可以識別出人類無法聽到的聲波。
蘋果布局醫療傳感臺灣健康監測概念股受益
蘋果首席營運官杰夫·威廉斯(JeffWilliams)來臺參加臺積電30周年慶,在由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主持的論壇中,提及十分看好醫療傳感科技前景,這也是蘋果未來重要布局方向。法人看好蘋果明年將力推具健康監測功能的可穿戴設備市場,原相、盛群、偉詮電、新唐等健康監測概念股可望成為市場新主流。
業者認為,包括蘋果在內的科技大廠雖不能介入醫療行為,卻可以提供更好的醫療傳感及健康監測技術,隨著FDA加快健康數字產品審核,未來搭載監測心跳、血壓、血糖等醫療數據的健康監測的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將開始出現爆炸性成長。
Cepton為無人機測繪應用推出輕量化3D激光雷達傳感解決方案
汽車、工業及測繪應用3D激光雷達(LiDAR)傳感解決方案供應商Cepton近日在一年一度的商用無人機博覽會上,宣布推出了一款輕量化3DLiDAR傳感器SORA200。SORA200能夠為無人機提供遠距離、高分辨率、低成本的測繪能力。不久之前,Cepton剛剛發布了其地面應用的HR80系列高性能3DLiDAR產品。
Cepton新推出的輕量化3DLiDAR傳感器SORA200
Cepton選擇了與LiDAR地理空間解決方案廠商LiDARUSA公司合作,共同將SORA200推向市場。
新型石墨烯納米帶賦予傳感器前所未有的靈敏度
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最新的一項研究指出,將DNA尺寸大小的碳帶固定在氣體傳感器上可以提高其靈敏度,效果遠優于其它任何現有碳材料。
團隊開發了一種由石墨烯制成的新型納米帶,這是一個由碳原子構成的2D蜂巢。當研究人員將納米帶薄膜集成到氣體傳感器的電路中去時,與過去的傳感器,甚至是最佳性能的碳基材料相比,它對分子的響應靈敏度高出了100倍。
研究人員在《自然通訊》(NatureCommunications)雜志上發表了研究結果,顯示氣體分子可以顯著改變納米帶薄膜的電阻。不同的氣體產生不同的電阻特征,幫助傳感器在它們之間進行區分。
ESPROS為北醒LiDAR提供3D飛行時間傳感器芯片
全球領先的飛行時間(ToF)傳感器供應商璦鐠瑞思光學有限公司(ESPROS)與北醒(BeneWake)近期簽署了框架協議,ESPROS將為北醒機器人和無人駕駛汽車應用的LiDAR(激光雷達)提供3D飛行時間(ToF)傳感器芯片。
該框架訂單協議締結了兩家公司之間的工程合作。ESPROS的epc600和epc610芯片產品系列的靈敏度已經成熟;而北醒開發了DELiDAR(紅外ToF激光雷達),適用于避障、SLAM(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以及人工智能應用。北醒已經基于ESPROS公司的ToF系列芯片開發了一整套傳感器產品。
更多資訊請關注傳感器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