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政府日前公布了《建設“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實施方案》。根據方案,廣州實施“中國制造2025”的八大重點領域是智能裝備及機器人、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與健康醫療、智能與新能源汽車、新材料、新能源、都市消費工業、生產性服務業。至2019年底,廣州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2.3萬億元;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25%、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制造業比重達69%。
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實施,各省積極推出實施方案,智能制造產業政策效果已見成效。工信部2017年組織開展了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范工作,制造業“互聯網+”戰略加速落地,相關產業迎來快速發展的風口。
麥肯錫報告顯示,在汽車、半導體及制藥等研發密集型制造業,中國企業的投資資本收益為8.5%,而在美國,這一數字為16.5%。中國本土企業在核心技術的掌握上仍落后于發達國家,例如工業機器人制造,中國企業除了在系統集成這一領域發展較成熟外,其他環節,特別是電機伺服系統等核心零部件制造都相對落后。2017年是實施《中國制造2025》的關鍵一年,要把裝備制造業作為今年制造強國建設任務的主戰場。
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促進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增加“中國制造”有效供給滿足消費升級需求。以消費市場向中高端發展引導帶動裝備制造企業主動提高設備產品的性能、功能和工藝水平,促進“中國制造”全產業鏈升級。在政策的大力推動下,中國制造業將加速發展。
隨著配套文件的進一步落地,相關制造行業將持續受益。A股市場相關上市公司中匯川技術、機器人、藍英裝備以及埃斯頓等智能制造裝備龍頭企業值得關注。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