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整車相匹配的部分,我們必須自己做。”日前,東風汽車公司副總經理劉衛東在一次媒體大會上表示。
可見掌握產業鏈的相關資源絕對是一個企業或產業發展壯大的關鍵所在。“資源定成敗”已成行業共識。
而近期,鋰電池上游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引發了業內對資源的高度重視,一場“備胎”爭奪戰正如火如荼的進行著,鋰電企業瘋狂圈占鋰礦資源,大有群雄逐鹿之勢。
鋰電大數據梳理發現,搶占鋰礦資源的主要有四種類別:①資本跨界者,通過購買原材料公司的股權切入上游原材料行業;②材料企業自身收購國內外礦業公司股權,擴大資源占有率;③電池企業收購材料企業股權,為自身原材料供應提供強有力的保障;④車企收購礦業公司股權,將鋰電池核心產業鏈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避免受制于人。
資本跨界者
1、中葡股份:10月10日,中葡股份宣布擬以27億元左右的對價,從青海國安手中收購剛剛置入鹽湖礦產的國安鋰業的100%股權,布局電池級碳酸鋰和鉀肥行業。
據悉,中葡股份主業為葡萄酒,但長期不振,欲引入優質資產改善現狀。而按照同國安鋰業的業績“對賭”承諾,中葡股份在經營面上有望擺脫尷尬處境。
2、藏格控股:8月31日,藏格控股發布公告稱,藏格鉀肥擬投資設立藏格鋰業有限公司(下稱“藏格鋰業”)。藏格鋰業以購自賢豐新能源的“鹵水提鋰并制取工業級碳酸鋰產品的相關先進技術”使用權為基礎,從事碳酸鋰生產與銷售,自此切入鋰產業。
據了解,賢豐新能源為賢豐控股的子孫公司,與2017年5月23日成立。
藏格鋰業將投入不超過14億元人民幣建設年產2萬噸碳酸鋰項目,建設周期約為18個月。項目全部達產后,碳酸鋰生產規模達到2萬噸/年,按近期市場價格計算,預計每年將產生營業收入24億-30億元,利潤總額增加約18億元。
但市場對藏格控股和賢豐控股所規劃的產業目標能否實現尚存疑慮。
材料企業
1、華友鈷業:8月13日,華友鈷業公告稱,公司通過子公司華友國際礦業投資1302萬澳元(折合人民幣約6842萬元)認購澳大利亞AVZ公司增發的1.86億股股份,完成增發后,公司持有AVZ公司11.2%的股權。
據悉,AVZ公司擁有剛果(金)Manono項目60%的權益,Manono項目為勘探權項目,存在一定的鋰資源找礦潛力。
2、贛鋒鋰業:5月4日,贛鋒鋰業曾與Pilgangoora鋰礦簽訂了一期和二期項目的長期承購協議。4月7日,贛鋒鋰業發布公告,公司同意全資子公司贛鋒國際以自有資金不超過9600.108萬美元收購RIM不超過13.8%的股權。
本次收購完成后,公司將持有RIM不超過56.9%的股權。據了解,RIM擁有MtMarion鋰輝石礦項目100%的股權,已經于2017年2月投產。
另外,2014年,贛鋒鋰業受讓國際立業愛爾蘭公司51%股份;2015年,收購河源鋰輝石和澳大利亞鋰礦公司RIM。
近年來,贛鋒鋰業發展迅速,從單純的鋰產品加工,到掌控上游的鋰礦資源,到中游鋰鹽產業,再到下游的鋰電池生產及回收領域,逐步實現全產業鏈的布局。
電池企業
堅瑞沃能:7月11日,堅瑞沃能與參股公司Altura簽署協議,擬對其生產的部分鋰精礦石進行包銷。以保障產業上游原材料供應穩定。
資料顯示,堅瑞沃能每年承銷其至少10萬干噸鋰輝石精礦。首批產品將在2018年6月30日前銷售,約束性承銷協議最短期限為5年。
車企
1、長城汽車:9月28日,長城汽車發布公告稱,同意子公司億新發展擬認購PilbaraMinerals5600萬股的新增股份,交易金額2800萬澳元(約合1.46億元人民幣),認購完成后將持有標的公司不超3.5%股權,并獲得Pilgangoora鋰礦項目的部分產品包銷權。
PilbaraMinerals主要經營鋰礦及鉭礦勘探、礦產開發。公司擁有位于西澳黑德蘭港以南120公里處的Pilgangoora鋰礦項目100%權益。
據了解,Pilgangoora鋰礦屬于Altura旗下。Pilgangoora鋰礦礦石總資源量為1.56億噸,氧化鋰資源量195.2萬噸,平均品位達1.25%。
長城汽車一直都在謀劃新能源布局,早在2015年就募集了不超過168億元的總金額,并將其中117.8億元用于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
這次入股PilbaraMinerals公司,或許就是瞄準新能源電池,為新能源產業鏈鋪路。
2、比亞迪(這里將其劃入車企):2010年,以2億元獲取西藏礦業18%股權;2014年,比亞迪副董事長呂向陽成為融捷股份第二股東;2016年,比亞迪與青海鹽湖成立合資鋰礦公司。
鋰是鋰電池所需的主要原材料,而鋰電池是當前電動車選擇搭載的主要電池種類。資本跨界者以上游重要稀缺資源為切入點進軍鋰電行業,可見其先見之明;材料企業大面積收購鋰礦股權,擴大資源儲備率,為即將到來的動力電池行業需求向上爬坡局面提前做好了準備;電池企業和車企提前布局核心資源,不僅是前瞻性布局,更是以此掌握上游主動權,提前避免受限于材料價格上漲。
由此可見,善于掌控穩定優質的上游重要資源,并延伸產業鏈的企業,在未來的新能源市場中更加具有競爭力,勝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