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智能制造產業化轉型升級正有序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已與制造業有效融合。與此同時,智能制造正促進產業形成新業態。各地智能制造的專業園區建設也如火如荼,數據統計:全國已建成和擬建的3D打印、機器人、無人機、數控機床、智能裝備等智能制造產業園區,總量預計已有百家。
什么是智能制造?通俗來講就是將制造自動化的概念更新,擴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是智能制造區別于“流水線、機器化生產”的主要特征。
我國無疑已經成為制造業大國?!按髧敝?,制造業“強國”成為新的目標。《中國制造2025》明確提出,著力發展智能裝備和智能產品,推進生產過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產方式,全面提升企業研發、生產、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水平。
“頂層設計”之下,各地陸續出臺相關行動計劃,全面對接《中國制造2025》。國家意志下的“中國智造”前景廣闊。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智能制造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分析報告》整理顯示,2015年我國智能制造產值在1萬億元左右,2020年有望超過3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約20%。
我國已是名副其實的“制造大國”,220多種工業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制造業凈出口居世界第一位,制造業增加值在世界占比達到20.8%。
不過,我國近九成制造企業信息化處于初、中級水平,信息化覆蓋業務較窄,而且各系統信息處于割裂狀態,集成度低。2015年,我國制造業關鍵工序的數控化率僅三分之一,大中型制造企業也剛超過50%。而美德日等國制造業數控化率已達80%~90%。
可以說,“中國制造”面臨的形勢并不樂觀:一方面是外部競爭市場,國際高端和低端兩頭擠壓,制造壓力過剩;一方面是內部環境諸多約束,“脫實向虛”依然明顯,制造動力不足。
此外業內人士還普遍認為,智能制造的戰略落地是制造業在數字化、網絡化的基石上,融合包含人工智能等新一代創新信息技術,實現“智能化”的轉型升級,而人才也是轉型升級的關鍵因素之一,加快人才培養非常關鍵。
綜上所述,經過幾十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制造業規模躍居世界第一位,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未來我國企業還要在創新能力和關鍵核心技術等方面不斷發力。
更多資訊請關注智能制造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