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智能制造強勢來襲 未來三年產值有望突破3萬億

時間:2017-10-2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目前我國智能制造產業化轉型升級正有序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已與制造業有效融合。

目前我國智能制造產業化轉型升級正有序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已與制造業有效融合。與此同時,智能制造正促進產業形成新業態。各地智能制造的專業園區建設也如火如荼,數據統計:全國已建成和擬建的3D打印、機器人、無人機、數控機床、智能裝備等智能制造產業園區,總量預計已有百家。

什么是智能制造?通俗來講就是將制造自動化的概念更新,擴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是智能制造區別于“流水線、機器化生產”的主要特征。

我國無疑已經成為制造業大國?!按髧敝?,制造業“強國”成為新的目標。《中國制造2025》明確提出,著力發展智能裝備和智能產品,推進生產過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產方式,全面提升企業研發、生產、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水平。

“頂層設計”之下,各地陸續出臺相關行動計劃,全面對接《中國制造2025》。國家意志下的“中國智造”前景廣闊。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智能制造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分析報告》整理顯示,2015年我國智能制造產值在1萬億元左右,2020年有望超過3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約20%。

我國已是名副其實的“制造大國”,220多種工業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制造業凈出口居世界第一位,制造業增加值在世界占比達到20.8%。

不過,我國近九成制造企業信息化處于初、中級水平,信息化覆蓋業務較窄,而且各系統信息處于割裂狀態,集成度低。2015年,我國制造業關鍵工序的數控化率僅三分之一,大中型制造企業也剛超過50%。而美德日等國制造業數控化率已達80%~90%。

可以說,“中國制造”面臨的形勢并不樂觀:一方面是外部競爭市場,國際高端和低端兩頭擠壓,制造壓力過剩;一方面是內部環境諸多約束,“脫實向虛”依然明顯,制造動力不足。

此外業內人士還普遍認為,智能制造的戰略落地是制造業在數字化、網絡化的基石上,融合包含人工智能等新一代創新信息技術,實現“智能化”的轉型升級,而人才也是轉型升級的關鍵因素之一,加快人才培養非常關鍵。

綜上所述,經過幾十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制造業規模躍居世界第一位,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未來我國企業還要在創新能力和關鍵核心技術等方面不斷發力。

更多資訊請關注智能制造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