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南通本土制造精密機床受歐美商家青睞,許偉昕點贊“南通質量”;更因事業發展的優渥土壤以及舒適宜居的人文環境,許偉昕已把妻女帶到南通。
許偉昕
許偉昕,男,1979年生,臺灣臺中市北屯區。2004年從臺灣東海大學畢業后曾在臺中的一家機械公司(專做出口歐美高端市場機械的廠家)負責技術生產工作;2013年9月來通,現任南通國盛智能子公司——江蘇大衛精工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南通的發展環境非常的好”
“如果你乘飛機到臺灣,經過臺中地區,從空中俯瞰,在臺中市區西面、橫跨烏溪南北兩岸,有一條蜿蜒的丘陵臺地,名叫大肚山,其長約60公里,寬14公里,一路向北延伸到神岡鄉的稻田間、大甲鎮芋頭田畔,往東直到豐原,向南經過西屯區和南屯區,直到太平和大里,甚至綿延到南投,這里就是所謂的‘臺中工業區精密機械聚落’,有1000多家精密機械和上萬家銷售供應商聚集在此,是臺灣機床業的‘黃金谷地’,涉及就業人口超過20萬人,年產值幾千億元新臺幣。”說到故鄉,談到曾供職、生活過的地方,能夠感受到,眼前這個將近不惑之年的同胞許偉昕對臺灣有著深深的眷念。
2013年,許偉昕來通。他說,選擇來南通,是經過他一番綜合考量的,一如配套產業鏈、人才集聚以及基礎經驗,一個都不能少。而這些,位于長三角北翼的南通不僅具備,而且發展環境非常的好。“起初,我一直認為離開臺灣是一次冒險,來到南通后發現,我做出了對的抉擇。”
來南通四年,許偉昕說,他近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在了公司,每天早上8點上班,要等手頭的事統統完結才回家;幾次約訪,他均有出差安排。日前,利用其出差深圳前的半天時間,我們在其公司所在的港閘經濟開發區中環路88號見到了正在為員工做培訓的許偉昕。
“我們公司主要加工臥式鏜銑加工中心和臥式綜合加工中心,雖然在這個領域還很年輕,但短短幾年就已成為國內同行業中的領軍者。”許偉昕透露,現在公司的訂單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
是什么讓“大衛精工”制出的精密機械如此備受商家歡迎呢?許偉昕坦言,原因有二:一是質量;二是服務。
走“高質路線”,重視“原材料”
許偉昕所說的質量,首先來自于“原材料”。“在零部件的選用上,我們堅持選用業內數一數二的高檔產品,配置上采用和日本機相同的配置。”許偉昕一再強調,絕不以低端的配置來做產品,這無疑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我們的產品是直面客戶的,客戶在使用后會發現,與韓國、臺灣機相較哪個更規范化、更高效。貨比三家后,對于產品的選擇,答案就出來了。”
“我們做的臥式鏜銑加工中心和臥式綜合加工中心,運用領域非常廣,一如航空領域用到的渦輪、葉片,船舶領域用到的壓縮機、減速機,化工領域用到的閥門,工程機械領域會用到的曲軸、轉向座等等,都少不了臥式鏜銑加工這一核心部件。”許偉昕說,該設備可以說就是所有工業設備的“母機”;其對機械的精密要求程度之高,可見一斑。
眼下,整個汽車行業面臨升級,新能源車大量投放,舊的能源逐漸被淘汰。“所有不規范的工廠倒閉關停,規范的工廠需要購入新設備。”許偉昕說,現在很多歐洲國家的模具廠都找到中國來,因為,中國的生產廠家效率高,歐美國家需要一個月才能完成的產品在中國只需15天;加之歐洲國家較高的勞動力成本,這些都迫使歐美的商家選擇購買來自中國、價廉且物美的精密機械產品。
在“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下,可以說,工程機械行業正在被拉動并呈現復蘇。
“鑄件+加工+精密裝配”本土制
由許偉昕領銜的大衛精工,背靠南通國盛智能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研發、生產臥式鏜銑加工中心與臥式綜合加工中心的企業。作為精密數控加工中心制造商,該企業導入了卓越績效模式,各個部門對標整改,以標準化、流程化、規范化、細節化的管理深化對品質、創新等的要求。據介紹,臥加機床設計確保床身的高剛性,從基礎設計到保證高速高精連續加工的各階段,對機床結構都會進行ANSYS分析;對機床中心承重時所產生的變形進行模擬實驗,以保證機床優異的抗彎剛性。
你知道這家企業制造的精密機械精度有多高嗎?許偉昕打了一個形象的比方,足足可以達到一根頭發絲切面的十等份。而且,如此高精的機床設備,其“鑄件+加工+精密裝配”這三個機械構成的要素環節,統統是在南通本土完成的。
許偉昕說,來大陸生活的這幾年,南通的精密制造業質量發展飛速,而且配套產業鏈齊全。根據客戶需求,公司在設備研發上下大力氣,每每有全新的樣機“出爐”,都會請南通質監部門的專家過來“把關”、檢測和評估。
“在臺灣,因市場小,大家只能走出去,為了區隔開市場,所以各有專精;1000多家企業習慣了在不同標準、規格下生存,因此培養出了獨門的競爭力。而在大陸,標準是統一的,在既定標準的基礎上,研發、創新、發展,為客戶帶來全新的‘安全、高效、智能’產品運營體驗。”許偉昕說,因為事業發展的優渥土壤以及舒適宜居的人文環境,他已經把妻女帶到南通,預計今年將在這座城市買房“安家”。本報記者李彤
精準發力
為“質量提升”安上加速器
我國質量總體水平穩步提升,質量安全形勢穩定向好,但也要看到,經濟發展的傳統優勢正在減弱,實體經濟結構性供需失衡矛盾和問題突出,特別是中高端產品和服務有效供給不足,迫切需要下最大氣力全面提高質量,推動我國經濟發展進入“質量時代”。
近年來,南通質量強市工作成績矚目:我市成為全國首批9個獲得“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命名的城市之一;成功當選“2016年度質量魅力城市”,全省僅一家;全國知名品牌示范區、江蘇省質量獎等重量級獎項的數目全省領先。
在質量強市建設中,我市精準發力,取得新突破。在全省年度質量考核獲評A級,繼續保持第一方陣。在標準化發展中,堅持先進標準引領,倒逼產業供給升級。“力星鋼球”獲批全市首個全國滾動體標準化分技術委員會,也是全省近兩年來唯一獲批的分技術委員會;10余個標準化工作組獲批籌建,全年獲批數占全省獲批總數的90%以上;新增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一個。在搭建公共檢測平臺上,成效卓著。新獲批籌建電動機產品國家質檢中心,成為我市第二個國家級中心;新獲批籌建功能性床上用品省質檢中心,成為我市紡織行業第一個省級中心,為地方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在質量安全方面,全市重要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合格率穩定在90%以上,以隱患綜合治理為突破口,強化特種設備安全監管。特種設備萬臺事故率和亡人率低于全省控制線水平;新增四星、五星級電梯維保企業5家,占全省年度新增數的四分之一,年度增量列全省第一。
質量強則國家強,質量興則民族興。我市質監部門將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融入各項質量工作之中,創新工作方法,以大質量的視角、大質量的機制,推動質量水平邁向新臺階,更好地服務提質增效升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