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互聯網+制造業”將是未來制造業的趨勢

時間:2017-10-12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馬云為“互聯網+制造業”起了一個時髦的名稱“MadeinInternet”(網絡制造),該名詞走紅的大背景,是當前中國制造業正在發生從“MadeinChina”(中國制造)到“MadeinInternet”(網絡制造)的深刻變革,在這個意義上,全球制造業與互聯網(泛指網絡、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化)融合是未來的必然趨勢。

馬云為“互聯網+制造業”起了一個時髦的名稱“MadeinInternet”(網絡制造),該名詞走紅的大背景,是當前中國制造業正在發生從“MadeinChina”(中國制造)到“MadeinInternet”(網絡制造)的深刻變革,在這個意義上,全球制造業與互聯網(泛指網絡、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化)融合是未來的必然趨勢。

人工智能

工業化時期,制造業通過規模經濟來滿足需求從而獲得豐厚的利潤,這是“MadeinChina”(中國制造)風靡全球的根本性原因,但信息化時期,制造業的需求端呈現出分散化、個性化等特征,并沖擊著傳統制造業的全價值鏈過程。因此,從“MadeinChina”到“MadeinInternet”,折射的是工業化經濟時期的規模經濟向信息化經濟時期的智能經濟轉變,這不僅僅意味著生產方式的變革,更是一種從需求端到供給側的順應性變革。

世界正在經歷一場革命性的變化。當今最具影響力的社會思想家之一托夫勒認為,第三次浪潮是信息革命,具體表現是:在生產活動的范圍廣泛的工作過程中引入了信息處理技術,從而使這些部門的自動化達到一個新的水平;其次,電訊與計算機系統合而為一,可以在幾秒鐘內將信息傳遞到全世界的任何地方,從而使人類活動各方面表現出信息活動的特征;最后,信息和信息機器成了一切活動的積極參與者,甚至參與了人類的知覺活動、概念活動和原動性活動。

由大機器、大工業和大量人員所從事的大規模流水線生產方式不再是主流,信息類無形產業將成為關鍵資源。在此過程中,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正在替代勞動、資本、土地成為制造業“附加值”的源泉。“互聯網+”,不僅僅是一個平臺、工具、手段,更是形成海量的大數據、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融入制造業以后,使得制造業全價值鏈流程重塑與優化,未來制造業會發生全方位的產業變革。因此,“MadeinInternet”是中國制造乃至于全球制造的必然趨勢。

回到供需關系來看待“MadeinInternet”,更能凸顯這種變革本身就是制造業供給側的順應性變革。經濟學認為資源總是稀缺的,但現實中卻存在需求過剩,預示著自然資源、實物化資源隨著工業化革命后社會生產率大幅度提升進入一種結構性過剩,但資源的匹配性、個體需求的差異化仍然是絕對稀缺的。供需關系結構性失衡、“供需錯位”成為當前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實質上是工業化規模經濟的供給側無法匹配信息化經濟時期的個性化、分散化的合意需求。

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尤其是以商業數據為代表的人工智能能夠對海量的需求進行匹配,“MadeinInternet”使得新制造業呈現產品智能化與服務化,制造全過程的智能化、數據化能夠滿足消費的分散化和個性化。“MadeinInternet”,制造商和消費者之間形成雙向連接和互動。互聯網平臺企業為制造商提供信息(上游的用戶需求)、原材料(平臺上可以實現“全球買”)、銷售(新零售平臺)、物流(貫穿生產和銷售環節)的全鏈條服務,這實際上也是制造業價值鏈的重塑與優化,從而獲得比實物制造更廣泛的利潤與發展空間。

宏觀的說理似乎太空泛,而現實的微觀制造業工廠或許更具說服力。以外貿訂單的傳統服裝制造業為例,七八月份是個尷尬的是時間段,因為夏裝款式早已完工,秋冬裝的訂單還沒開始,不少工廠選擇停產放假,大量生產線被閑置,而基于“MadeinInternet”為核心的“淘工廠”,讓大量散落在全國各地的服裝加工廠在淡季開足馬力加緊生產,它們依靠的是網絡連接有加工需求的電商賣家。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看待“淘工廠”等“MadeinInternet”,至少有兩方面含義:一是從微觀上來說,能使得制造業提高供給質量高(更高質量更個性化的供給)、庫存少(供給和需求之間形成更緊密聯動避免過量存貨)、物流成本低等特征,二是從宏觀角度,新增長經濟理論認為,由于投資邊際效益遞減規律,需求側的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最終趨于緩慢,而大數據、網紅經濟等供給側中創新、要素資源的優化所帶來的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因此,在這個意義上,“MadeinInternet”正是推動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升級的重要工具,更是未來制造業的趨勢之一。(作者系經濟學博士)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子制造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