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數字化轉型并不僅僅是一個口號,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的交叉重疊與深化應用,每家企業都渴望擁抱這股數字化浪潮,實現自身的轉型升級。根據市場調研機構IDC的報告指出,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所有企業應對挑戰的主要戰略。預計到2018年,全球1000強企業中的67%、中國1000強企業中的50%都將把數字化轉型作為企業的戰略核心。
然而對于制造業而言這并不容易。面對市場經濟的完全競爭環境,制造企業的產品生命周期越來越短,產品品種越來越多,客戶對產品品質和用戶體驗的要求也不斷提升。因此,企業要保持競爭力,必須對生產設備、生產線、生產車間,乃至整個企業進行數字化、智能化改造。
正是看到這種趨勢,作為全球能效管理和自動化領域的專家,施耐德電氣日前召開了以“數字化?轉型?賦能——開啟數字化工業未來”為主題的2017施耐德電氣工業軟件用戶大會,展示了其覆蓋過程、混合及離散制造全生命周期的工業軟件產品與解決方案。同時,不久前在全球發布的SystemPlatform2017軟件也在此次會議上亮相。會后,施耐德電氣(中國)有限公司工業事業部中國區軟件業務負責人崔靜怡、施耐德電氣亞太區軟件業務技術總監GeokKeeTAY以及用戶代表中國石化鎮海煉化分公司信息中心副主任金登峰接受了記者的采訪,就SystemPlatform2017軟件平臺的運行策略、核心價值與行業實踐進行了詳細介紹,為制造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新路徑。
欲知SystemPlatform2017,先看EcoStruxure架構
在介紹最新發布的SystemPlatform2017之前,不得不提到施耐德電氣EcoStruxureTM架構。眾所周知無論是智能工廠還是智能樓宇,都必須擁有一套連接底層硬件和上層管理軟件的核心系統,施耐德電氣所提供的核心系統便是新一代EcoStruxure架構,為樓宇、電網、工業和數據中心領域的用戶提供規模化的、基于物聯網的解決方案。
在施耐德電氣亞太區軟件業務技術總監GeokKeeTAY看來,EcoStruxure架構與業界友商的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的一個不同之處在于其靈活性。他介紹對于工業互聯網平臺而言,不同企業用戶對于數據、管理、信息方面有著差異化的要求,而業界在進行平臺建設過程中往往只注重平臺能力的建設而忽視了擴展性和靈活性,這正是施耐德EcoStruxure架構的獨特優勢。他表示在EcoStruxure架構中,底層是擁有互聯互通能力的各類硬件產品;中間是邊緣控制,施耐德電氣將許多控制任務直接放在現場完成,無需上傳到云端處理,以加快處理速度并節省處理資源;最上層是各類應用、大數據分析及服務。通過EcoStruxure的三層架構,將硬件、自動化和軟件產品整合成完整解決方案,并可以根據用戶實際情況進行拆分。
在底層互聯互通的產品方面,施耐德電氣以持續的創新不斷為數據中心及其他關鍵環境提供高能效、高可用的產品。中間的邊緣控制層,施耐德電氣通過提供各類數據中心相關軟件或智能運營組合模塊等實現數據中心本地的高效運營、控制和管理。最后對于上層的應用、分析與服務而言,施耐德電氣依托架構在云端的應用和服務,隨時隨地實現關鍵數據的可視性、預測性分析以及對服務的獲取。
圖施耐德電氣EcoStruxure架構
回歸到本次新發布的SystemPlatform2017,GeokKeeTAY表示它是面向工業領域的EcoStruxure的核心:一個面向工業領域應用開發人員的響應式、可擴展與開放的軟件平臺。它為構建新的或定制應用程序提供了新的功能,可優化工業流程和資產性能,并充分利用由第三方軟件合作伙伴、開發商以及施耐德電氣開發的應用程序。通過開放的開發環境和交互界面,用戶可以更廣泛地了解操作流程,從而提升安全性、可靠性、效率、可持續性和互聯互通方面的業務價值。
SystemPlatform2017,用軟件平臺驅動客戶業務優化
這里,GeokKeeTAY表示SystemPlatform2017作為軟件平臺介于整個EcoStruxure架構第二層與第三層之間,占有舉重若輕的地位。因為對于工業企業而言,無論是設備的預測性維護還是產品質量數據分析,所有的應用都是基于平臺設計的。在系統平臺的框架下,企業可以快速通過組件構建應用來滿足業務需求。據GeokKeeTAY介紹,施耐德電氣很多的重要客戶案例,都是基于系統平臺作為最主要的底層設計框架,然后在這個框架上導入需要的功能模塊,并且所有的功能模塊都能夠與系統平臺進行無縫銜接。所以從IT和OT的角度看,SystemPlatform2017作為軟件平臺起到了融合的作用。
其實談到SystemPlatform2017以及整個EcoStruxure架構,施耐德電氣工業事業部中國區軟件業務負責人崔靜怡認為最大的作用在于實現了企業“連接→收集→分析→運行”的閉環。在她看來,數據采集只是第一步,數據本身并不能帶來價值,企業必須將采集的原始數據上升為信息,從信息中挖掘知識,將知識提煉為智慧,最后反饋到決策和執行層面中,才能真正為企業帶來價值。
對此,中國石化鎮海煉化分公司信息中心副主任金登峰以自身業務發展為例進行了實際說明。他表示石化企業的信息化水平其實已經比較高了,例如鎮海煉化擁有TB級的數據量,然而此前,數據多處于離散的狀態,不同的信息化系統之間缺乏對于數據流通的統一標準,難以分析發揮數據的作用。特別是近年來鎮海煉化新增了乙烯業務后,由于規模和投資量大,如何在現有的條件下實現收益最大化就成為了企業痛點。通過部署施耐德電氣解決方案后,鎮海煉化重新定義了數據的業務場景,實現了數據的基礎控制也就是標準化,并利用數據分析工具為業務場景服務,對企業流程進行了重新了梳理。
圖EcoStruxure架構使閉環業務順利運營的技術策略
深耕行業,施耐德電氣助力石化行業數字化轉型
談到具體行業應用,崔靜怡表示SystemPlatform2017可以覆蓋過程、混合及離散制造全生命周期,在石油化工、天然氣、冶金、礦山、建材、電力、水務、基礎設施及食品飲料等行業都具有豐富的應用實踐。例如在石油化工領域,從系統層面施耐德電氣軟件體系包括工程、操作控制、信息管理、資產管理、運營管理、供應鏈管理這六大部分的解決方案,具體到細分場景中,例如在中石油、中石化,施耐德電氣提供了針對工業設計的流程模擬平臺,還有基于最新VR技術的操作員仿真培訓系統,以及在鎮海煉化得到成功實施的在線實時優化系統等等,基本覆蓋了石油石化整個產業鏈。
同時,崔靜怡表示,如今整個石油化工行業也呈現出積極上云的趨勢,這也是施耐德電氣多款軟件推出了訂閱付費模式的原因。雖然根據客戶的需要,這些軟件既可以部署在本地,也可以部署在云端。但是從整個技術發展的趨勢來看,崔靜怡認為放在云端會有更大的優勢,總體應用成本會更低。她介紹例如BP、殼牌等大型石油公司已經開始將部分應用方案遷移到云端。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BP在進行原油貿易決策時,通過采用施耐德電氣的統一平臺在云端進行運營分析,使計算能力得到快速提升,整個原油選擇分析的決策時間由原來的7個小時,縮短到現在的3.28分鐘。
圖施耐德電氣擁有各個領域的應用實踐
最后,崔靜怡表示,在石油化工行業施耐德電氣的軟件解決方案能夠涵蓋海上平臺、陸地開采、管網運營、LNG與天然氣處理、煉油與石油化工及燃料供應鏈等各個環節的需求。近年來,施耐德電氣的軟件解決方案已經成功應用于中石化鎮海煉化、福建聯合石化、中石化煉油工程、中海油惠州煉化等一系列重點客戶項目,持續幫助用戶保障了安全生產,改善了運營管理水平,同時還顯著提高了其企業決策水平,提高了企業資產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