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中國著眼于主宰朝陽產業 外國對手憂未來或無法對抗

時間:2017-09-25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參考消息網9月24日報道英媒稱,世界的潮流正在發生變化。“硅谷朝圣”似乎不再是中國科技行業的必修課,越來越多的海外人士來到中國,觀察和學習中國的科技流行趨勢。

英媒稱,世界的潮流正在發生變化。“硅谷朝圣”似乎不再是中國科技行業的必修課,越來越多的海外人士來到中國,觀察和學習中國的科技流行趨勢。與此同時,分散在全球的中國精英涌回國內已經成為大趨勢。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9月21日報道,吸引海外精英的不僅是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更成為新的目標地。就以杭州為例,螞蟻金服等國際化平臺正在吸引全球的精英加入,杭州也已經成為人才凈流入最高的城市,大批從硅谷回國的華人工程師甚至推動了這座城市國際學校的擴張。

報道稱,與人才涌入不同的是,技術和模式卻在輸出。來自中國的技術創新風潮正在引領者全球科技市場的變化。包括數字技術、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等在中國孕育成熟的技術,正在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外溢,在世界更多的地方落地。不久前,來自“一帶一路”倡議沿線的20國青年還評選出了中國的“新四大發明”,分別是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和網購。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意到中國互聯網企業對于全球科技趨勢的引領作用。

全球著名自然語言處理和搜索專家吳軍是中美科技行業的親歷者和見證者,他曾在谷歌和騰訊擔任過高管,2014年他轉型成為風險投資人。集合了硅谷的華人精英高管之后,吳軍創辦專注科技行業早期投資的豐元資本,積極投身到下一次科技浪潮中。

吳軍指出,每一次技術浪潮會對原有的社會形態和經濟結構產生重大影響。而今天,全球正處于第四次浪潮來襲之時,巨大的變革正在發生,錯過前幾次工業革命的中國終于有機會站在時代的起跑線上。中國的科技能否逆襲,引領這次全球變革浪潮,關鍵在于能否從現在開始加大對基礎科技的研發投入,為未來商業應用層面的領先打好基礎。

吳軍說:“中國基本沒趕上前三次變革浪潮,但是中國用30年的時間來補課,30年走完了人家200年才走完的三次工業革命,這是中國很了不起的地方。我認為,中國已經把過去落下的課程補好了,現在跟其他人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隨著中國經濟的外溢,中國的創新產品和商業模式,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學習模仿,有些甚至直接被復制到海外。高鐵、支付寶等正作為生活方式正輸出到全球,對于這一現象,吳軍表示,技術和資本一樣,哪里有機會,它就會流向哪里。中國高科技領域,有很多地方做得不錯,尤其是應用層面,很多中國企業都做得很好,比如像阿里巴巴、科大訊飛等等,它們都是世界級的水平,自然會不斷外溢,尋找更大的機會和市場。所以,隨著中國高科技行業的日益發展,會有更多的人來中國取經,也有更多的中國模式被復制到海外去。

外媒:中國著眼于主宰朝陽產業外國對手憂未來或無法對抗

來源:參考消息網

核心提示:中國政府行業政策的廣度和分量是獨一無二的。外國競爭對手認為中國是一臺運轉良好的機器,擔心自己不僅在中國而且在全世界都將失去生意。

參考消息網9月23日報道英國《經濟學人》周刊網站9月22日發表文章稱,近日中國在北京和上海之間運營的高鐵以350公里/小時的速度,創下世界最快長途高速列車的紀錄。這既是行業政策也是工程技術的勝利。

文章稱,高鐵是中國政府善于確定重點行業并利用資金和政策工具來扶持這些行業的最好例證。它引發了人們的敬畏和擔憂:敬的是中國的成就,憂的是其他國家幾乎沒有可能與這樣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對抗。中國正在推出針對一系列先進領域的新一代行業政策,這促使外界擔心它將主宰從機器人技術到人工智能的各個領域。

行業政策是一個敏感的話題。大多數國家會設法支持一些行業,措施通常是基礎設施、稅收減免和研究經費多管齊下。不同的是它們對此類措施的重視程度。

文章認為,中國政府行業政策的廣度和分量是獨一無二的。多年來中國政府致力于實現造船、煉鋼和石化等9個傳統行業的現代化。2010年,從替代能源到生物技術的7個具有戰略重要性的新興行業也成為政府的目標。兩年前中國又公布了“中國制造2025”計劃,點出了10個領域,包括航空航天、新材料和農業設備等,如今它們都是中國政府規劃的核心。各種規劃互有重疊,比如汽車行業反復出現。結果就是政府試圖用一種影響廣泛的方式左右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產出。

“中國制造2025”計劃是中國最新一股行業政策熱潮,部分源于德國的“工業4.0”模式,該模式致力于通過培訓和政策支持創造一種有益的環境,但把商業決策權留給企業。中國的版本更加事必躬親。到今年年初,政府官員已設立了1013個“國家引導基金”,資金規模達5.3萬億元人民幣,其中大部分用于“中國制造”行業。8月工信部推出一項制造業補貼計劃,覆蓋的項目多達62個。

文章稱,外國競爭對手認為中國是一臺運轉良好的機器,擔心自己不僅在中國而且在全世界都將失去生意。

此外,一些人擔心“中國制造”領域最后將面臨供大于求局面,就像中國正在去產能的“老舊”行業,比如鋼鐵和煤炭行業。總部設在柏林的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說,到2016年底,中國有將近40個地方政府已建立或計劃建立機器人工業園。中央政府估計,中國未來幾年將需要價值近1500億元人民幣的機器人。據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計算,地方目標加起來大概是這一數額的5倍。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