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17機器人國際大會正式拉開帷幕,為佛山這座制造業轉型升級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帶來了機器人2.0時代的召喚。綢繆未來,禪城如何從深入參與國際對話與合作的機遇入手,催動本土制造業進入智能制造的高地,備受關注。而著眼當下,禪城已經為擔當起智能制造的策源地做好了準備。
大視野:娃娃冠軍背后的戰略
在位于南莊三中的禪城創客教育基地里,陳維新老師帶著他的學生團隊正在調試新的機器人。去年夏季,在洛陽舉行的第十七屆全國中小學電腦制作活動中,林宇軒同學出戰機器人比賽的超級軌跡賽,一舉奪得全國冠軍。在那個10.5平方米的長方形場地里,機器人小車要在最短的時間里,挑戰跨越比賽地圖上的浮橋、山洞、海洋等若干障礙。而從現場抽簽確定比賽地圖,到為機器人跨越障礙編程,再到搭建、調試機器人完成整個挑戰賽,留給參林宇軒同學只有2小時時間。
為什么禪城的學生團隊能夠擊敗全國26支強隊?陳維新解讀說,很重要的一點是因為,參賽學生的背后是基地里3D科學館的配套支持。正是有了3D打印的特殊導向輪,林宇軒的機器人小車才能在光電傳感器探測不到的復雜地形里,如履平地。這里已是全國“3D教育示范基地,”設置了全息投影展示區、3D影院、3D建模、3D打印區和智能搭建區等等不同的功能區域,可以靈活地拆分組合,適合學生展開各類創客活動。而事實上,這里只是禪城近年開展“互聯網+教育創新”的一個縮影。2015年
從2003年至今,該區開展機器人教育的學校實現“從無到有”。2003年,全區參加機器人競賽只有4支代表隊;現在,全區參加機器人競賽的隊伍已經擴大到107支,創下歷年之最。最近的八年時間里,禪城區有9所中小學代表隊先后17次在全省、全國、亞洲乃至世界機器人競賽中斬獲驕人戰績。此外,僅在2015年,禪城區就有11所學校成為國家級“機器人進課堂”試點學校。而到了今年,禪城區成立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聯盟,引入第三方專家團隊指導,開展少年創客教育的學校已經占到轄區學校總數的3/4。處在廣佛同城核心區的禪城區,正在從主動適應未來科技社會對人才的戰略需要出發,著力打造機器人教育的高地,日益發揮出“強中心”的強大聚合力。
深變革:傳統制造業驚艷蝶變
從去年開始,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的華新彩印啟動“機器換人”計劃。在一年多的時間里,該公司的員工從660余人縮減至507人,銷售額和人均產出效率卻分別提升了5%和15%。以膠印部為例,原來共有285名員工,而后工序的168人就占到了59%。機臺上,日產量達到了280萬個包裝盒,每機臺、每班次碼箱的搬運量達到了3.
活區域:軌道交通引創新載體
在緊鄰廣佛線的祖廟街道“豐收街·菁創聚”雙創社區內,落地剛剛6個月的北大數研航遙園區作為國內一流孵化器,已經吸引了45家科技類中小企業進駐,招商率達到了80%。而在2017機器人國際大會上,廣東北大數研航遙科技有限公司將簽署有關大載重長航時無人機和工業級單發變槳距多軸無人機的兩個項目,完成與世界頂級創新資源的對接。談到落戶佛山禪城的考慮,北大數研航遙園區運營方相關工作負責人進一步表示,園區以院所技術對接企業,以知名基金投資企業,以優惠政策吸引企業,以廣闊市場合作企業,以重大課題聯動企業,目標是打造以無人機和機器人帶動的高端智能裝備和大數據產業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基地。
“園區看好佛山的智能制造。而落戶在禪城中心城區,既能吸納和兼顧南海業務,又能從廣佛兩地集聚創業資源。”該負責人接著表示,園區依托于北京大學數字中國研究院在遙感遙測和智慧飛行器領域的科研實力,擅長整合高校院所以及華南本地產業資源,聚焦無人機、機器人及高科技產業的研發、應用、培訓、投資、銷售和制造領域。這也是華南首個國家級無人機及機器人領域的專業主題眾創空間和孵化平臺。憑借緊鄰廣佛線的區位優勢,“豐收街·菁創聚”正在致力于為諸多一流孵化器打造開放的平臺空間。這也讓人對未來五年整個禪城通過軌道交通的體系對接高鐵經濟,打出更強有力的“廣佛牌,”充滿了期待。
相關規劃顯示,佛山正在規劃的14條地鐵線中,預計有8條穿過禪城。而在佛山與廣州連接的13條地鐵中,有6條會到達禪城。這意味著禪城作為廣佛核心區,將通過地鐵與廣州南站、佛山西站兩座高鐵樞紐,快速與包括廣州、深圳、上海、廈門、重慶、成都等眾多一線城市實現直通互聯。同時,一線城市強大的創新資源外溢正在讓佛山禪城和它們更親近。僅以“智信禪城”區塊鏈創新應用項目為例,支持這些重大創新項目的合作伙伴名單里包括來自北京的清華大學和光載無限集團;而在參與區塊鏈創新應用的企業方面,深圳的安居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佛山本地的盤古開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都在其中。
觀察:禪城以首善之區擔當創新策源地
當前,智能制造領域的一個普遍共識是:以智能制造為核心、以大規模定制化生產為愿景的新一輪工業革命將對傳統工業機器人提出更高的要求;它們將逐步被智能化的工業機器人2.0所取代,并對未來產業生態和工作方式帶來顛覆性影響。這意味著,工業機器人將和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結合得更為緊密。對佛山這座制造業大市來說,機器人2.0時代將促使佛山向內的五區一體化進入快速通道,并把中心城區的生產性服務業置于更關鍵的位置上。反過來說,智能制造的發展也將更加依賴于中心城區的空間載體。
在此背景下,禪城身為廣佛同城的核心區,該如何積極作為、提前部署?禪城區委書記劉東豪曾指出,禪城周邊的區域里分布著超過19萬家的制造業企業。這些企業需要做信息化改造、資本融合和創新發展,禪城都市化產業的未來實際上便系于這些制造業企業的需求。“這些企業需要引入信息的技術、理念、方法和人才來幫助它們轉型升級,這將是禪城區組織下一波經濟發展的重要機會。”而從2014年開始,禪城逐步將一門式、云平臺以及大數據試驗區的改革引入縱深,率先為佛山發展新經濟搭建戰略性基礎設施。此外,禪城近年的“互聯網+教育創新”,也讓外界看到了“強中心”在人才戰略上的深謀遠慮。禪城和南海東部、順德北部同處在廣佛都市圈核心區,不但已經把區位優勢轉化為區位擔當,而且正在不斷積累起創新策源地的底氣和信心。這將是佛山“首善之區”的內在使命。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