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技術前沿 > 資訊詳情

蘭州化物所柔性紙基集成器件研究取得進展

時間:2017-09-21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柔性傳感器可穿戴或植入人體,并可檢測周圍環境信息,在醫療健康領域受到廣泛關注。

柔性傳感器可穿戴或植入人體,并可檢測周圍環境信息,在醫療健康領域受到廣泛關注。

紙基自供電傳感器的集成示意圖與實物圖

然而,作為用電器件的傳感器自身并不能獨立工作,需要電源為其供電。平面型微型超級電容器(MSC)作為新型的微型電化學儲能器件易與傳感器或其它電子器件進行有效集成。一般的方法是將傳感器與電源通過外接導線連接,但在柔性可穿戴技術中引起不便。如何將柔性和無線電源與傳感器集成到同一芯片,是當前研究所面臨的挑戰。

紙質材料成本低、可即用即棄,并具有多孔和粗糙的纖維結構,可以增強其與電子器件的結合力。由于纖維素孔隙引起的毛細作用使通過印刷技術印刷的墨水材料在紙基表面擴散,導致形成的圖案質量較差。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清潔能源化學與材料實驗室研究員閻興斌團隊通過絲網印刷技術,在濾紙表面形成金屬Ni叉指化集流體,并結合后續的電鍍技術增強集流體的導電性,并抑制金屬Ni在紙基表面的擴散,形成了分辨率較高的圖案化集流體。在Ni表面通過電化學沉積MnO2或者聚吡咯(PPy)活性材料,并滴凃凝膠電解質,形成了基于MnO2的對稱性超級電容器,以及基于MnO2和PPy的非對稱超級電容器。經過測試,表明該紙基超級電容器具有較好的電化學特性和很強的耐機械形變特性(彎折1萬次后容量幾乎沒有衰退),其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皆位于同類型超級電容器的前列。

基于在紙面印刷的金屬集成電路,研究人員將MSC和紫外傳感器或氣體傳感器集成到同一單片紙上,集成器件顯示出良好的傳感特性和自供電特性。未來有望將能量采集、能量存儲和用電器件集成到同一紙基芯片。這種基于紙質基底的集成策略為便攜式和可穿戴電子開拓了新的設計方法。

該研究在線發表在AdvancedFunctionalMaterials上,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研究所“一三五”重點培育項目的資助和支持。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