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術可以說是醫療領域迎突破發展的一份禮物。未來醫藥機構還可以從3D打印的人體活體組織中提取大量翔實而準確的數據,有利于加速新藥品的研發進度,器官移植患者可以第一時間享受到匹配的器官移植,在今天看來這一切都是那么不可思議。
雖然目前3D打印技術在我國航空航天、電子以及模型制造領域都有著不錯發展,但在醫療領域的前進道路上卻經歷著層層阻礙。
醫療領域與科技發展一直有著密切關系,比如被搬出實驗室的x射線,如今已經成為核磁共振、CT檢查的核心技術應用,而今,3D打印對于智慧醫療領域更是起到了突破性的發展。
3D打印最大的特點是,打印出的醫療儀器或者人體結構能夠保證極高的精確度,尤其是對于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而言,3D打印則開啟了生命通道的另一扇大門。
比如,世界上首次完全使用定制植入物代替整個下顎的制作過程,就是憑借3D打印技術,其耗費的材料更少,生產時間更短,往往只需數小時便可以制出一只下頜骨。此外,外骨骼、細胞、血管、以及活體組織,均有可能利用3D打印技術來完成結構重組,煥活身體機能減輕患者負擔。未來3D打印技術與克隆技術完美結合,還有望解決器官排異問題。
但有業內人士所發覺,由于一直缺少具體的行業標準,總體來看,3D打印與醫療結合一直停留在理論階段,未能大規模應用于臨床診療中,極大的限制了3D打印醫療技術的發展。
目前,國內市場而言醫療3D打印還存在著認知程度低,因其器械造價高昂,產業規模有限,使其接受度并不是很理想。未來或要在行業共同努力下完善標準、克服困難,促進醫療技術的再發展。
更多資訊請關注印刷包裝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