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人工智能會導致大量失業還是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時間:2017-09-18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對于新的科技而言,人們一面會期待它,因為科技會帶來更高的生產力,會使得我們的生活變得更便利。

對于新的科技而言,人們一面會期待它,因為科技會帶來更高的生產力,會使得我們的生活變得更便利。

但同時,人類對未知的恐懼根植于我們的基因,對于看不懂的科技,我們又會感到害怕。比如,近幾年正熱的人工智能

但其實人工智能并不是一個新出現的概念,早在50年代,它就被正式提出,作為一門學科而被研究。但由于科研與普通民眾生活的隔離,我們很難了解人工智能究竟到了什么程度,它會給我們帶來什么。

而與此同時,科幻作者們卻對此十分感興趣,認為這是一個十分值得挖掘的題材,里面蘊含著科技與人性的沖突,所以這些年出現了很多關于人工智能的小說、電影。

《AI》,2001年斯皮爾伯格執導的著名科幻電影

由于是文藝類作品,可以大開腦洞,因此里面的科技水平遠比現實中的發達,而且為了使得劇情更抓人,作品進一步凸顯和放大人工智能與人類的矛盾。

一方面是真實科技與民眾的隔離,一方面是文藝作品對恐懼的放大,這么多年下來,其實人們對于人工智能已經形成了一種普遍的恐懼心理。

而隨著最近幾年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各類與人工智能有關的產品和新聞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比如之前橫掃整個圍棋圈的AlphaGo,就讓人們意識到了人工智能的強大。

同時,這也讓人們意識到,此前只存在于影視作品中的人工智能,正在成為現實,而伴隨著它的那種恐懼,也一并落地,成為真正的擔憂。甚至,霍金,馬斯克等名人也聯名發布公開信,讓人們警惕人工智能。

那么,人工智能真的那么恐怖嗎?它會導致人類大量失業,甚至威脅到人類生存嗎?

事實上,這些擔心都是沒有必要的。

我曾經和人工智能領域的博士后關于這個問題聊過,他認為強人工智能離我們實在太遙遠,可能人類滅絕那天都不會出現。因此,關于人工智能危害人類的說法,我們完全可以不用擔心。

但是,科技的發展總會給我們的社會帶來變革,生產力的提升,舊有的生產方式,組織機構,也會隨之遭到淘汰。而人工智能代表著極為先進的生產力,如果發展成熟,也許可能極大地節省人力。而這,也意味著大量基礎的人力不被需要。

關于這個問題,我也曾思考過,事實上,我是呈樂觀態度的。

這是因為,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一定會出現許多新興的行業,而與之配套的,則是一系列新的職位。

就像互聯網出現之前,職業的選擇非常少,人們只能去從事一些售貨員、工人、文員、教師、司機、農民之類的職業。而在互聯網出現之后,一系列新興的職業也跟著出現,比如門檻較高的有程序員,產品經理。門檻較低的也有客服,銷售,或者配送小哥。

我們不能簡單的認為一件新生事物的出現,就一定會殘忍地淘汰舊有的事物。它更可能出現的形式是結合,慢慢過渡,而之前的人力也可以隨著學習和訓練,慢慢轉移到新的行業里來。而且由于科技的發展,生產力的提升,職業的劃分是進一步細化的,這也意味著會吸納更多的人力進來。

另外,人工智能的發展方向并非是“取代”人力,而是“協同”人力。這并非我的憑空構想,事實上現在應用了人工智能的企業,也正是這樣做的。

我舉個例子,比如說京東,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他們的無人機、無人車、無人倉什么的,但這些都不是真正的無人化,而是需要人力的協同才能運作起來。他們最近就成立了一個無人機飛行服務中心,在招無人機飛服師,專門用于與無人機相關的工作,而且這并不是一個門檻很高的職位,甚至是普通的快遞員,沒有多少文化基礎,依然可以通過培訓后上崗。

值得一提的是,京東飛服中心除了是智慧物流運營調度中心,同時也是第一個大型無人機人才培養和輸送的基地,這對于無人機行業來說是一個比較大的突破,隨著它的發展,無人機在物流領域的應用率將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這將提升整個社會的物流效率以及電商發展,而這又會促使新的就業機會的出現。

從這我們可以看到,僅僅是一個無人機的應用,就伴隨著一系列配套設施,以及大量的人才和資源的需求。

所以我認為,在未來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舊職業需求減少的同時,這種新的職位也一定會越來越多,而且并非都是研發類的高級技術人才,一些維修,調試,操作等工作,其實只需要簡單培訓,任何人都可以上手,這也意味著,無論你是任何人,從事任何工作,在未來都可以找到新的工作,并不會因為文化程度不高而失去工作的機會。一個行業的職業結構一定會是金字塔型的,頂部需要高精尖人才,但底部也需要大量的普通職工,這樣才是一健康完整的行業生態。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