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全聯接大會于上周正式落幕,百余家合作伙伴共襄盛舉,聯手為IT界展現潮流前沿的技術趨勢和科技成果。華為作為東道主和主辦方,自然少不了大秀肌肉一番:五朵云、視頻云、麒麟人工智能芯片、全新合作伙伴計劃粉墨登場。總之,讓我們看到技術不斷迭代的背后是更加讀懂人心和人類需求。毫無疑問,用戶體驗始終是檢驗技術的最佳指標。
結合最近頻繁推出新品的智能手機來看,麒麟970是當之無愧的關注焦點。而我們認為,這不僅是讓智能手機真正邁出“人工智能”的第一步,更有可能為城市智能提升有所助推。
發布麒麟芯片后,最值得期待的是引入其之后的Mate10產品,據了解,麒麟970集成的NPU,通過人工智能深度學習,能夠將手機的硬件全都統籌在一起,讓手機的運行更加高效。可以想象如果你在打一局“王者榮耀”,讓其他小伙伴因為運行承載過量都很卡時,你卻可以玩的很high。
之所以智能手機開始引入人工智能,是因為手機已經越來越成為生活助手,智能手機的價值不僅體現在高效處理生活、工作已有需求,更重要的是幫助人類規劃生活,提供最優方案甚至預測未來需求。
這就為人工智能引入智能手機找到契合點,也讓CPU、GPU的處理速度不斷升級。伴隨著未來智能生活場景的愈加復雜和多元,用戶個性化需求日益增多,GPU已不再能滿足需求,所以谷歌提出了TPU計劃,重點提高芯片的并行處理速度,但TPU的移動化還需不斷完善。
人工智能除了能引入智能手機,讓個人享受到智能生活便利,還能發揮什么功效?跳出硬件視野,如果從全社會、城市發展、人類生活等宏觀層面考慮人工智能的價值,將會看到人工智能提升城市“計算能力”的巨大作用,這相當于為城市運行的心臟安裝芯片,讓城市具有人類智能般的大腦,也就是讓之前提出的“城市大腦”概念再向前一步。
“城市大腦”概念指的是將城市大數據聚集到統一平臺進行處理,從而用數據分析和深度學習的能力對數據背后的意義深度挖掘,讓數據成為城市運行的大腦和心臟,實時監測動態變化,做出最佳反饋和解決方案,最終達到城市自我運行的目標。
這其中的關鍵環節是對大數據的處理和深度學習,當然也就離不開人工智能芯片的強大處理能力。在今年的大會上,對于智慧城市和城市大腦的解決方案,主要偏向NB-IoT物聯網技術,連接城市的路燈、交通信號燈、井蓋等多個基礎設施,建成萬物互聯的未來城市。
在此次大會上,華為和濰坊市在2016年12月的協議之上繼續攜手打造物聯網城市級公共服務平臺。據了解,山東濰坊是全球首個基于NB-IoT技術和華為OceanConnectIoT平臺打造的智慧城市雛形,華為的定位是幫助城市打造“神經系統”,細觀濰坊這個樣板城市,華為智慧城市的物聯網布局也隨之呈現在前。
乍看之下,物聯網服務平臺離城市大腦的最終建成還有距離,但從發展過程來看,城市大腦的基礎是收集海量城市大數據,只有將城市多種設施的基礎數據互聯互通,才能全面掌握城市實時數據和運行情況,從而為大腦的處理提供支撐,也就是摸清家底的過程。
在城市大腦概念脫虛向實的過程中,大數據作為底層基礎的意義日益凸顯,概念落地的過程更需要從點滴做起,具備海量級的大數據之后,再加入人工智能高速處理能力,才能打造具備實操性的真正高智商“大腦”。
在NB-IoT逐漸普及之后,更多城市將會變得耳聰目明,城市管理者及時獲知城市運行的最新變化,民眾將會享受到互聯互通的便捷生活,也許簡單的信號燈也能讀懂路況、靈活調整,從生活痛點改變城市服務能力。
更多資訊請關注嵌入式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