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企業動態 > 資訊詳情

18家鋰電池上市企業上半年業務情況梳理

時間:2017-09-13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乘著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的東風,動力電池正成長為中國鋰電池最大的驅動引擎。

乘著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的東風,動力電池正成長為中國鋰電池最大的驅動引擎。

我們梳理總結了堅瑞沃能、國軒高科、比亞迪、中信國安、智慧能源、鵬輝能源等18家鋰電池A股上市企業2017年上半年鋰電池業務情況,其中發現,上市企業鋰電池業務營收都呈現了良好的發展態勢;而鋰電池業務凈利潤則差距較大,凈利潤最高達16.88億,最低為-830.05萬。

注:此表排名依據為主營利潤

整體來看,18家鋰電池上市企業中,16家企業鋰電池業務凈利潤均為正數,占比高達89%;此外,可以發現,18家上市企業的鋰電池業務成本仍舊占大頭,其中堅瑞沃能以36.01億位居第一,占整體業務成本的87.20%。

鋰電池營收方面。堅瑞沃能收入52.89億元,遠高于其他企業居首位。據了解,該部分收入均出自于其旗下全資子公司沃特瑪,同比增長128.31%。

比亞迪收入36.13億、國軒高科收入20.28億,分別位列第二、第三。值得注意的是,8月29日,國軒高科全資子公司合肥國軒發布公告,擬與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設立合資公司,主要從事于鋰離子電池三元正極材料前驅體項目。實力企業的強強聯合,發展情況引人注目。

另外,18家企業營收綜合159.97億,其中排名前三的堅瑞沃能、比亞迪、國軒高科總營收高達109.3億,占比68.3%,而后15家總和僅為前三的一半。由此可見,行業馬太效應愈發突顯。

橫店東磁收入981.38萬,遠低于其他企業居末位。智慧能源、中信國安、鵬輝能源、新宙邦、億緯鋰能等的營業收入均超過1億元。

鋰電池凈利潤方面。堅瑞沃能以16.88億奪得冠軍;國軒高科、比亞迪分別為7.69億、3.76億,分列二三位;中信國安、智慧能源位列第四、第五;圣陽股份、贛鋒鋰業、橫店東磁居后三位。

鋰電池毛利率方面。國軒高科甩開堅瑞沃能,以37.91%拔得頭籌;新宙邦34.24%位列第二;堅瑞沃能31.91%位居第三。

鋰電池成本為何居高不下?

①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拉動。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7年1-6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為21.2萬輛和19.5萬輛,同比增長19.7%和14.4%。其中,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16.4萬輛,同比增長26.1%,而新能源乘用車大量采三元電池,導致三元電池市場占比大幅提升的同時拉動了三元材料價格的增長。

②上游原料價格暴漲。上游鈷、鎳、鋰等金屬材料屬于資源稀缺,且主要集中在海外,因而出現供需失衡導致各類材料水漲船高,尤其是各類鈷產品價格從年初開始出現暴漲,導致鈷酸鋰和三元正極材料價格水漲船高,助推鋰電池成本高企。

降低鋰電池成本有哪些路徑?

①采用并研發新材料提高電池能量密度。受補貼金額與能量密度直接掛鉤影響,三元電池的市場份額正在穩步提升;行業標桿特斯拉新上市的Model3率先采用21700電池,能量密度大幅提升,成本下降8%,國內企業也已布局21700產線,其中億緯鋰能正在進行產能爬坡;此外,對于石墨烯的商業化運用一直都在持續研究中。

②通過提高設備自動化水平,提高生產效率和電池一致性。相比于日韓等電池巨頭,我國鋰電設備雖然在功能和精度上有了長足的進步,但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生產自動化程度仍較低,部分大型電池廠商要滿足生產條件,仍需進口國外設備。這在無形之中就增加了電池制造成本。而目前來說,通過提高設備自動化水平更有可能實現電池成本的降低。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力電子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