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科技司巡視員盧希表示,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快速發展,以及計算機硬件性能和計算技術的不斷突破,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正迎來新一輪的機遇。為此,工信部以信息技術、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為主線,以人工智能在制造業的創新運用為主攻方向,在大數據、智能制造、機器人產業等人工智能相關領域開展了一系列的工作,積極推進人工智能技術及產業的發展。
據工信部介紹,未來將通過出臺三類政策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比如,在具體的產業落地政策方面,將出臺針對人工智能中小企業和初創企業的財稅優惠政策,通過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和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支持人工智能企業發展等等。
在鼓勵人工智能創新方面,將統籌推進人工智能領域建設若干國際領先的創新基地,引導現有與人工智能相關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等基地的發展。同時,中國還將制定促進人工智能發展的法律法規和倫理規范,為新技術的快速應用奠定法律基礎。
在此之前,工信部已聯合發改委、科技部、網信辦制定發布了《“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智能硬件產業創新發展專項行動,智能制造工程實施指南等措施。政策密集出臺的背后是,人工智能已經上升為國家意志。
繼人工智能今年首次被列入政府工作報告之后,國務院7月末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已明確提出將把人工智能發展放在國家戰略層面系統布局、主動謀劃,牢牢把握人工智能發展新階段國際競爭的戰略主動。
根據規劃,中國的人工智能將在2020年進入國際第一方陣;而到2030年,中國的人工智能要占據全球人工智能制高點,實現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1萬億,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10萬億。
與頻頻出臺的政策相伴的是,包括BAT在內的眾多國內行業巨擘紛紛布局人工智能領域。7月5日,希望轉型成為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科技公司的百度,召開AI開發者大會,百度董事長李彥宏乘坐在自動駕駛汽車上與現場連線。同日,阿里人工智能實驗室推出首款智能語音終端設備,并透露會推出阿里的AI創新開發者計劃。
老牌PC廠商聯想也在7月20日宣布全面轉型人工智能,致力于成為新一輪“由AI驅動的智能變革”的推動者和賦能者。人工智能也正與各行各業相融合,走入大眾的生活,推動經濟形態不斷發生演變。當前,基于人工智能的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機器深度學習等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個人虛擬助手、自動駕駛汽車、由數據驅動的個性化醫療和教育也逐漸從虛構變成現實。
值得注意的是,在人工智能這一概念提出后,曾出現過數次冷熱的交替,直到2016年再次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其背后是過去的模擬數據正在快速地被數字化,這使得各個系統突然迎來了大量的數據,該如何處理應用這些數據,需要人工智能的幫助;而另一方面,在摩爾定律下,處理器的速度也在迅速提速,這為人工智能分析、學習這些數據提供了可能。
正如韋青所言,摩爾、麥特卡夫、庫梅三大定律是人工智能的基石,在此基礎上,人工智能從概念變為現實。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