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31日,工信部印發了《智能制造試點示范2016專項行動實施方案》;
2016年5月20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6年12月8日,工信部和財政部聯合印發了《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
在這些政策的規劃和影響下,各級地方政府也陸續發布了智能制造支持與補貼的相關政策來促進智能制造的發展, MIR睿工業將與您一起分享中國智能制造現狀分析與未來展望。
一、中國智能制造的生態系統如何組成?
智能制造參與方按照角色,包括傳統自動化廠商,如西門子、三菱等;IT廠商,如SAP、用友、阿里巴巴等;系統集成商,如北京機械工業自動化研究所、明匠智能等;咨詢公司,如麥肯錫、IBM、埃森哲等;制造業領導廠商,如三一重工、海爾、徐工等。智能制造生態系統在政府的強力推動和用戶旺盛需求的促進下,正以其獨特的方式高速發展。智能制造生態孕育著巨大的市場以及中國制造業的未來,各領域的優秀企業正以其擅長的業務模式加速進入。
在智能制造生態系統里,咨詢公司一般為客戶做戰略方向的設計,IBM和埃森哲等公司甚至會涉及到技術層面的規劃和解決方案的提供。一些制造業的領導廠商,也在積極探索智能制造的游戲規則和精髓,根據這些know how 實現自身的轉型和提升,他們的目標未必是成為類似西門子的產品供應商,而是領先于他的競爭對手,為他的客戶提供先進的理念甚至是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如三一重工的樹根互聯正積極布局工業云服務,徐工也推出了相關的云產品。而傳統的自動化廠商、IT廠商以及系統集成商正走向融合,如西門子提供自動化硬件,也提供PLM、MES等軟件甚至是云平臺;IT廠商也在探索創新性的硬件產品來替代傳統的控制產品;系統集成商已不局限于軟硬件的集成工作,如北京機械工業自動化研究所、明匠智能等公司也自己研發了MES等軟件產品并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并掌控智能制造的核心要素。
智能制造并非是單純的技術問題,而是一項需要自上而下,逐級推進的復雜系統工程,其所造就的市場,也與傳統行業市場、產品市場具有很大差別。面對不同于以往的業態,傳統的銷售策略與市場拓展方法已經很難滿足實際需要。
首先,單一產品或服務的供應商所涉及的,很可能僅僅是復雜的智能制造生態系統中非常微小的一環或一個局部,單一廠商很難獨善其身,想要從中受益,需要找到能夠與自己優勢互補、相互支撐的合作伙伴,共同構建協作系統。
其次,在智能制造生態系統中,企業之間的競爭會呈現跨領域、碎片化、虛像化等特點,“對標分析”會變得越來越無效,一個企業能否持續保持競爭優勢,僅僅分析同類是不夠的,需要融通不同領域之間的邊界,了解整個生態系統的演進與特征,才能使自身的優勢得以延續。
二、目前有哪些智能制造的項目?
目前中國智能制造項目主要以工信部主導的專項項目為主。這些項目通常需要工信部的審核,審核通過后會享有政府的專項資金補貼。2015年工信部公布的智能制造專項項目有140個, 2016年工信部公布的智能制造專項項目數達到207家,預計未來幾年的專項項目數量將會加速增長。專項項目數量大約占當年全國智能制造項目總數的75%。
除了工信部每年的專項項目,在中央政府和各地方政府的政策引導下,越來越多的行業領導廠商基于公司的發展需求,開始全面規劃自己的智能制造戰略,打造智慧工廠,降低研發和生產、物流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更好的適應市場的變化和客戶的期待。
三、智能制造的重點行業有哪些?
中國制造2025中指出要重點發展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天航空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業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行業,并提出了發展目標與需求,出臺了相關戰略支持政策。2015年工信部專項項目中標準化、信息技術、機床、航空航天行業的專項項目最多,2016年標準化、信息技術、家電、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船舶、化工、制藥行業的專項項目最多,預計今年工信部的專項項目將更多集中在標準化、信息技術、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等行業。國家在逐步完善智能制造相關的行業標準及規則,因此標準化項目在專項項目中占到很大的比例,各個行業的TOP廠商也在積極參與標準化項目,以增強公司在業界的影響力。
四、智能制造的項目金額有多大?
以工信部目前智能制造的專項項目為例,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工業自動化產品+工業軟件,不包括機械設備)單體金額在千萬以上。
例-1 青島德鑄特鋼有限公司的面向高端綠色鑄造的智能制造新模式項目中,公司主要新增一條大型鑄件智能產線一條中型鑄件智能產線,導入MES、ERP、PLM等軟件,使用機械手和機器人及CNC、PLC、傳感器、HMI等硬件,現場設備運行情況可以實時監控基本實現無人化車間和綠色鑄造環境,實現了現場各設備的情況可以及時檢測監控,提高了產線的穩定性。此項目投資約5500萬元,除去一套大型綠色除塵裝置占到2500萬,自動化解決方案約占1900萬,其中自動化軟件及打通費用約1400萬,自動化硬件(不含機器人)投資約300萬,機器人投資約200萬
例-2馬鋼(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投資一億元對馬鋼輪軸事業部輪對壓裝車間實行輪軸智能制造數字化車間項目。其中4400萬元用于智能制造解決方案的投資,軟件及打通費用約1800萬元,自動化硬件(不含機器人)投資約2100萬,機器人投資約500萬。
由于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可以有效提高生產效率,降低運營成本,給企業帶來很顯著的經濟效益,并可以大幅提升企業形象及競爭力,所以有實力的廠商愿意投入較多的資金打造新的生產線或智慧工廠。
五、智能制造目前的競爭態勢如何?
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廠商中,目前以中國本土的系統集成商為主。這些廠商通常在某些行業有多年的系統集成經驗,熟悉該行業的工藝流程,能夠為某些行業提供自己的解決方案,甚至量身打造滿足這些行業的軟件產品。
而對于產品而言,硬件類代表廠商有西門子、三菱電機、施耐德、KUKA、發那科等。由于這些外資廠商進入中國市場較早,憑借優良的質量和穩定的性能積累了較多的客戶資源,而且產品線成熟完整,因此用戶接受度普遍較高,占有較大的市場份額。目前,一些國產廠商如華中數控、艾普工華、臺達、匯川、正泰、新松、唐山開元等,憑借價格優勢以及良好的產品質量也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但市場占有率仍然有限。
智能制造軟件方面,由于中國互聯網及軟件行業的興盛,中國的軟件公司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現了大量的優秀的國產軟件供應商,并迅速的以優異的性能和性價比贏得了市場,并持續創新,與外資品牌形成了激烈的競爭。國產軟件代表廠商有艾普工華、名匠智能、數碼大方、用友等。
智能制造熱潮方興未艾,未來幾年會保持持續增長趨勢。除了傳統的外資及本土品牌企業,會不斷有新的公司開始涉足智能制造,形成激烈的競爭局勢。智能制造不僅給各廠商帶來巨大的挑戰,也孕育著巨大的商機。對于制造業的企業來說,必須要及早布局,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找準自身的定位。
睿工業堅信除了國家政策的支持,各廠商的激烈競爭以及用戶需求的不斷提升將推動智能制造在各個行業形成新的格局,幫助各行業實現產業升級。睿工業與您一起期待智能制造為中國制造業帶來的革命性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