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技術迅速發展,生產生活領域正在發生巨變:一些人工被替代,生產效率越來越高,服務體驗越來越好……然而,綜觀各行業和不同的企業,應用人工智能的現狀大不相同。
人工智能大潮來襲,智能代工已是大勢所趨。然而,在一些領域,完全可以通過應用人工智能來減少用工,卻尚未應用新技術,依然選擇雇用大量人員。無論是高速公路收費站雇用的人工,還是人社部門辦事大廳人滿為患的場景,抑或是一些企業里的純體力勞動,或多或少地存在著“逆”智能代工現象。
近年來,在一些高端制造領域,工業機器人、智能化生產線等應用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在人們熟知的輕工業產品制造領域,大量“機器人員工”正在被引入。然而,在許多中小企業中,人力勞作依然是主流。
與制造業相比,農業領域的智能代工聽起來還比較新鮮。在我國不少農村地區,“一個老農牽著一頭黃?!钡母髂J饺匀怀R?。由于人力成本快速上漲,一些地方農業生產面臨困難,甚至有的地方因人工成本太高水果無法采摘。
而在工業領域,智能化程度不但關乎企業生產效率,甚至可以決定企業的生存狀況。在人力成本上升的大背景下,工業機器人前景誘人。作為先進制造業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裝備和手段,工業機器人的應用和普及自然成為企業較理想的選擇。并且中國的工業機器人將助推全球市場規模的擴大,并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突破關鍵技術的瓶頸引領世界工業機器人的發展。
中國已連續3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生產國,占全球市場的25%。龐大的市場為實現彎道超車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沒有理由不加強在這個領域的布局。縱觀人類歷次技術革命,每一次大潮來臨之際,勇于把握機會至關重要。智能大潮來襲,只有占得先機才能贏得未來。
如今,無論是在制造業還是服務行業,機器換人的預言都是一浪高過一浪。但在當前勞動力成本上升、產業轉移速度加快的大背景下,中小企業所面臨的壓力陡增,如何讓工業機器人走進更多中小企業已經成為一個亟待破解的難題。
對大部分中小企業而言,一次性投入過高成了“機器換人”的“攔路虎”。對這些企業而言,智能化應用水平低與經營規模小互為因果。經營規模小抑制了先進設備的推廣應用,新技術應用滯后又影響經營規模擴大。
近日,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可以預見,智能代工的腳步會越來越快。智能制造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并貫穿于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制造活動各個環節的新型生產方式,軟件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核心和靈魂,對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和基礎性作用。
在當今世界形勢下,強大的制造業已成了國家整體實力的基石,《中國制造2025》奠定了中國的制造強國戰略,要發展先進的制造業,智能制造無疑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點。縱觀人類歷次技術革命,新技術帶來的改變都不可逆轉。無論主動擁抱還是被動改變,智能化都不可抗拒。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