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展會報道 > 資訊詳情

中德交流強調中國傳感產業化4大方向

時間:2017-09-08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事實上,依托德國傳感與測量技術協會(“AMA協會”)舉辦的SENSOR+TEST與依托SIA聯盟推動的2017中國(上海)國際傳感器技術與應用展覽會(“SENSOR CHINA 2017”)在加速本土產業發展上有著很好的對標以及合作意義。作為中國傳感器業界的重大國際交流活動,此次中德交流也是兩國在傳感器領域攜手發展的國際平臺,成為推動兩國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推進器。

近日,由中國傳感器與物聯網產業聯盟(以下簡稱“SIA聯盟”)組織的中國傳感器產業代表團共計90余人,前往德國參加歐洲傳感器領域最大的盛會之一——紐倫堡傳感器、測試測量展覽會(以下簡稱“SENSOR+TEST”),以期通過跨國產業交流,加強國際化合作,加速兩國傳感器技術發展。作為中國傳感器業界的重大國際交流活動,此次中德交流也是兩國在傳感器領域攜手發展的國際平臺,成為推動兩國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推進器。

事實上,依托德國傳感與測量技術協會(以下簡稱“AMA協會”)舉辦的SENSOR+TEST與依托SIA聯盟推動的2017中國(上海)國際傳感器技術與應用展覽會(以下簡稱“SENSORCHINA2017”)在加速本土產業發展上有著很好的對標以及合作意義,國家級傳感器行業協會+頂級展會的組合已成為推動產業進階不可或缺的平臺。

SIA聯盟借中德交流強調落地本土傳感產業化4大方向

SIA聯盟名譽理事長,中國工信部原副部長楊學山就在SENSOR+TEST同期舉辦的中德傳感器技術創新論壇上再次點題了中國傳感產業當前面臨的挑戰:“近年來,伴隨智能制造及工業互聯網理念變革深化、物聯網技術的逐漸成熟,智慧家居、可穿戴產品、智慧工廠、智慧交通等IoT新興領域市場迅猛成長,這些在給傳感器領域企業提供了良好發展機遇的同時,也為傳感器行業人提出了新的課題。”

據中國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的報道表明,到2018年,物聯網行業市場規模預計將超過1.5萬億元,CAGR將超過30.0%,2020年我國物聯網產業規模將達到2萬億。據麥肯錫預測,2025年全球物聯網市場規模可達3.9~11.1萬億美元。

AMA協會,SENSOR,CHIN,中德交流,傳感器

圖1.麥肯錫預測2025年全球物聯網市場規模可達3.9-11.1萬億美元

智能感知互聯時代的到來為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另一個廣闊的發展方向,市場需要海量的傳感器、模擬、射頻、微能源等器件。SIA聯盟副理事長、工信部電子元器件行業發展研究中心總工程師郭源生認為:“預計在未來五年內,全球所有傳感器領域的復合年增長率都將超過10%,特別是物聯網技術的多元應用將對傳感產業發展起到無法估量的推動作用,傳感產業將迎來飛速發展期。”

然而,對標國際,中國傳感器產業發展的挑戰依然嚴峻,郭總也在中德交流論壇上強調了關于“推進中國傳感產業化的4大方向”:

1.尋求應用突破:作為一個多學科的高技術聚合物,傳感器的發展先天具有多品種、小批量、規模小的行業特征,而中國傳感產業鏈不完整,區域性不協調,行業性不均衡,技術性差異化,系統性不規范,市場性不突出等短板始終存在,因此,中國傳感產業發展也應尋求應用突破,加速與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對接;

2.緊追技術與產業發展趨勢:MEMS工藝技術、智能化、無線網絡化技術將成中國傳感產業大力推進的三大工藝技術。事實上,上海微技術工業研究院(SITRI,SENSORCHINA支持單位)已搭建8英寸MEMS研發與中試平臺,中國MEMS生態鏈的快速完善及MEMS共性先進研發平臺的建立,使歐洲產業同仁對中國傳感器產業的成長有了充分的想象空間;

3.政策與跨國交流機制雙管齊下,分階段落地:中國傳感產業的進階發展仍需以國家產業政策的支持主導下,形成與國際實時溝通的常態化機制,推進研究機構、檢測機構、市場應用對接機構等服務平臺建設,進一步制定好分階段落地方案;

4.推進中國傳感產業聚集區建設:加速創建囊括500余家公司和科研院所組成,涉及各類傳感產品,目標年銷售額2000億元以上,并以大于20%的年增長率增長,全球唯一的國際化傳感器產業園區——中國“傳感谷”,形成“政、產、學、研、用、服”六維一體的產業結構完整的功能。

事實上,在前不久召開的2017年全國電子信息行業工作座談會上,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彭紅兵就在深度解讀《智能傳感器產業三年行動指南(2017-2019年)》(以下簡稱“指南”)過程中,進一步明確了下一步的四大重點工作,其中之一就是加快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建設,夯實產業發展基礎。作為體現國家政策導向的國家級傳感器行業協會,SIA聯盟也正以具有產業鏈集群效應的頂級展會SENSORCHINA為平臺,加速推進象征中國智造的智能傳感器的創新中心的建設,更好助力中國傳感產業化的落地。

國家級協會+頂級展會成加速中國傳感產業化落地基石

當然,從“4大方向”加速落地中國傳感產業化并非一蹴而就,要形成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中國傳感產業,離不開國際交流與協作。德國AMA協會現任主席PeterKrause先生一語中的:“未來已來,但中小傳感器與物聯網企業需要策略、技術、經濟方面的服務,協會+展會就成為很重要的平臺。”

目前,產業跨國交流合作已在全球范圍內形成依托協會+展會的趨勢。據悉,以Endress+Hauser為首的一系列在細分領域表現突出的國際傳感器領先企業,例如:UmweltSensorTechnikGmbH,WIKA,BDSensors,MetalluxAG,DERSENSOR,InfraTecGmbH,杭州麥樂克,西安中星測控等都已參展SENSORCHINA,而他們同時也是德國AMA協會的會員。今年9月11~13日,在由SIA聯盟和上海科技會展有限公司共同主辦,將于上海跨國采購會展中心隆重開展的SENSORCHINA2017上,更將看到AMA協會成員組建的AMAPAVILION華麗亮相。

AMA協會,SENSOR,CHIN,中德交流,傳感器

圖2.SENSORCHINA20173大亮點專區

而AMAPAVILION將成為SENSORCHINA20173大亮點專區之一OverseasPavilion的重要組成版塊。正如楊部長強調的:“繼SENSOR+TEST之后,我們要把握好SENSORCHINA2017這一交流平臺,碰撞出一些有價值的想法,為中國、德國傳感器產業創新與應用的生態圈的快速發展而共同努力。”

打通傳感應用與IoT垂直領域,SENSORCHINA2017聚焦多元化IoT

眾所周知,傳感器技術的突破離不開工藝技術和應用的進階發展。作為物聯網的起點,創新的感知技術將加速物聯網的發展與落地。從感知層的核心成員傳感器,到通過傳感器感知落地的眾多IoT細分垂直應用,“Sensor+IoT”已經形成全球趨勢。SENSORCHINA2017同期舉行的以“應用驅動,技術引領”為核心的2017全球物聯網產業峰會,正是在順應潮流的基礎上,結合“協會+展會”的平臺作用,牽手物聯網大咖,重磅推出超過十五場當下物聯網最熱門物聯網議題,聚焦物聯網核心版塊,“有感而發”,以期更好促進器件和應用結合,加快中國物聯網領域核心技術和關鍵產品的標準化。

AMA協會,SENSOR,CHIN,中德交流,傳感器

圖3.SESNORCHINA2017同期將舉辦2017全球物聯網產業峰會,聚焦IoT熱門應用領域

正如楊部長所說,應用驅動下的物聯網應用打開了巨量的新市場,近幾年,這種產業勢頭在中國的發展特別迅速,例如:

l華為公司、中興通訊布局NB-IoT/LoRa物聯網通訊方案;

l小米科技、海爾公司等搶占智能家居應用藍海;

l大疆無人機、國家智能電網、智能輔助駕駛汽車、阿里云等一批基于智能傳感器的應用蓬勃發展;

l包括此次前往SENSOR+TEST2017的中國傳感器創新和應用企業,都在各領域內頗有建樹。

AMA協會,SENSOR,CHIN,中德交流,傳感器

圖4.SENSORCHINA部分參會企業

而這些國民新興力量也大多將齊聚SENSORCHINA2017。可以說,9月11日~13日,上海跨國采購會展中心,我們可以在SENSORCHINA2017上看到中國傳感+物聯網產業的發展歷程和未來走向。

關于SENSORCHINA

2017中國(上海)國際傳感器技術與應用展覽會(2017SENSORCHINAExpo&Conference)作為亞洲最高規格的傳感器與物聯網行業盛會,將于9月11~13日,在上海跨國采購會展中心舉行。大會邀請國內外知名廠商,觸發靈感,共同打造國內傳感器產業生態圈。這場盛會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和上海市科委作為指導單位,中國傳感器與物聯網產業聯盟(SIA)和上海科技會展有限公司作為主辦方,上海微技術工業研究院(SITRI)支持。

關于SIA

中國傳感器與物聯網產業聯盟(SIA)由工信部指導和支持,聯盟通過聯合聯盟成員單位以及產業協會,發揮產學研合作和整體資源優勢,加快傳感器、工業智能、信息物理系統(CPS)等核心技術研發,加快我國物聯網領域核心技術和關鍵產品的標準化。聯盟以傳感器和物聯網產業為基礎,帶動我國高端制造與機器人、消費電子、汽車電子、生物醫療、智慧城市、智慧農業等產業的轉型升級,推動我國十三五期間“中國制造2025”的重要戰略。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