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推出寫稿機器人,一分鐘內生成稿件;德國發明砌墻機,一天可以蓋一棟樓……我國自2013年以來就“衛冕”全球最大機器人市場,去年的機器人替代率更是同比增長了30.9%。“機器人會帶來‘失業潮’嗎?”這一疑問成了許多人心中的困惑。
情感機器人以其極高親和力的外表和精準的互動能力,極其受孩子們的歡迎。甘南攝
在世界機器人大會主論壇上,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曲道奎,美國機器人工業協會主席JeffBurnstein,意大利機器人與自動化協會主席、歐盟委員會顧問ReziaMolfino等多位行業專家在接受采訪時,都對這個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曲道奎:低技能工作將完全智能化
由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驅動的第四次工業革命與前三次工業革命存在一個明顯差異——機器的功能。前三次革命中,機器取代的都是“人類的肌肉”,但四次工業革命將是對智能的取代。
機器人的應用、無人工廠的出現無疑會使許多領域的傳統崗位消失,其中首當其沖的要數制造業,低技能工作將完全智能裝備化。這當然將帶來大量的失業與崗位轉變,但也必將帶來新的就業機會。未來圍繞人工智能新的崗位一定會出現。
JeffBurnstein:美國機器人銷售量與失業率成反比
真正的就業危險是公司失去競爭力,而自動化是用來幫助公司競爭的。在生產出更高質量、更低成本產品的同時,讓公司有機會營造更多工作的機會。
2010年,機器人銷量達到歷史最高點,出貨量達到了13萬臺左右。而與此同時,制造業領域的就業數量也在上升,增加了90萬個工作機會。過去的20年,機器人的銷量在不斷上升,而美國的失業率一直在下降。而在機器人銷量下降的時候,美國的失業率卻是在上升的。隨著機器人的使用,許多工種發生變化,也會創造出新的就業機會。
ReziaMolfino:自主機器人或將有“身份”
歐盟工業機器人市場占最大比例的是物流搬運,還有焊接、裝配、拆卸以及上漆。其中,物流搬運到2020年將會達到47%的份額。如果是以用戶分類,汽車制造業所占的比例最大,到2020年會占到37%,其次是食品飲品、工業機械、電氣電子行業。
機器人將會改變物流行業,由于電子商務的發展,45%的全球商務公司將在訂單執行、倉儲和送貨業務中采用機器人系統。根據烏特勒大學的研究,自動化和機器人的發展將可以增強公司的競爭力。
目前,歐盟在考慮機器人立法,自主機器人在未來可能會獲得電子人的身份,擁有義務和權利。(記者孫樂琪)
對話:“數字勞動力規模會不斷擴大”
世界機器人大會論壇現場,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曲道奎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曲道奎表示,未來的勞動力將出現兩大陣營:人力勞動力和數字勞動力,且后者的規模會不斷擴大。
問:“一帶一路”建設對機器人產業意味著什么?
答:“一帶一路”國家的產業類型與中國十分類似,人力成本不是問題,而通過技術手段保證產品質量是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中國有全世界最大的機器人市場、最豐富的應用經驗。“一帶一路”國家亟須中國的應用經驗,這對于中國來說,是很好的平臺。
問:為什么說機器人“需求巨大”又“產能過剩”?
答:中國機器人市場自2013年以來就是全球最大的,且連續多年都呈每年30%的增速,主要的原因在于未來制造模式的轉變。未來的制造業將由人類與機器設備為主導的模式,轉化為智能制造模式,由機器人起主導作用。這將帶來智能裝備需求的爆發式增長。
而產能過剩是由于技術的巨大突破和生產效率的進步造成的。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企業之間就必然面臨著激烈的競爭,過去單純追求低成本、批量化生產將逐漸被高技術含量、高個性化、高附加值的生產所取代。這將倒逼中國企業更加關注創新、關注技術的先導性和產品的差異化,促使中國企業在發展模式上的升級。
問:中國的機器人產業是否存在著發展“瓶頸”?
答:目前中國機器人產業不存在“瓶頸”。由于市場巨大,多種要素和資源都在機器人領域全面集中,每天都有新的企業在這個行業誕生,海外人才快速回歸。可以說,這是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最好時機,是中國的機器人企業趕超世界的最佳機遇。
由于中國機器人產業走在新的起跑線上,沒有“前車之鑒”可以復制。新一代機器人技術本身又處在迭代更新的階段,傳統在革新,新秩序尚未建立,未來的發展方向是專家們討論的焦點。
問:為什么中國崗位的機器人“替代率”這么低?
答:據公開數據顯示,在2015年,我國工作崗位的機器人替代率只有0.23%,國際平均替代率是0.58%,這意味著中國有99.77%的工作還不能被機器人替代。替代率低的一個影響因素是因為我國的人口基數大,但保有量的增速有了明顯的提升,2016年同比增長30.9%。市場需求空間還很大,機器人密度低說明了市場空間的潛力。(記者孫樂琪)
頂級無人機:遠程人臉識別邊境緝私反恐
“在緝毒緝私等方面,我們這款無人直升機能夠在很遠的距離外實現人臉識別……”在世界機器人大會現場,擺著一架印有醒目的“海關”字樣的無人機,北京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俊介紹他們擁有的發明專利,它不僅成為中國海關首個使用的緝私無人機,也已經通過相關手續,拿到武器出口的許可,今年已經首次實現出口。
王俊告訴記者,他們的公司是由一群80后航模愛好者創辦的民營公司,玩航模玩出了頂級無人機。扎根北京亦莊開發區的中航智,成功跨過“民參軍”的門檻,一舉邁入軍工制造領域,從300公斤量級到實現全球首家3噸量級無人直升機的跨越,現在已經成為軍工產業鏈的簽約供貨單位,國外尖端軍防也已用上他們的產品。
王俊說,展出的這架TD220,重300公斤,續航能力5小時,機身只有2.2米多。“主要布置在邊境上緝私、反恐,能打擊槍支、毒品走私等。”
王俊用他們的經歷解讀著“亦莊故事”,走出了一條自主技術創新之路,成功研制TA四旋翼無人機、TD220通用無人直升機、T333無人直升機等多型無人機產品,在電力巡線、地理物探、海關緝私、農業植保等民用領域和偵察校射、通信中繼、輻射探測、精確打擊等軍用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開發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亦莊將建設中國制造2025示范區,包括培育100家智能工廠,成立20家以上全球引領的技術創新中心等。(記者孫穎安旭東攝)花絮
“無影手”
一位參展商沒有準備WiFi,而大會的網絡又總是時斷時續,因此,這家公司的一款教育機器人,“智商”也一會兒上線,一會兒下線。
一名男子對著機器人說:“給我跳支舞!”這時,沒聯上網的機器人沒有任何反應。“那我手動選一個跳舞功能吧。”說著,男子把厚厚的眼鏡片貼向機器人的屏幕。這時,網絡信號來了,機器人的“智商”也緊跟著上線,開始手舞足蹈起來,“啪”的一下,那名緊貼著屏幕的男子,挨了機器人一記“無影手”。
“沒反應”
某公司一款機器人據稱能檢測出過境人員攜帶的違禁品。于是,公司導演了一個小品:一名身藏違禁品的男子通過安檢門,身上的違禁品沒被查出來,男子故意走到機器人旁,可機器人并沒像預定的那樣響起警報。“演員”又特意圍著機器人繞了一圈,這個聯網且有電的機器人還是呆若木雞。
工作人員尷尬地笑著:“看來還沒調試好,再調試一下……”
“惡作劇”
在廣州數控展臺,安放著兩只安靜的大舞獅,看上去像是展臺的點綴。誰知,在一名女士路過展臺時,一只大紅獅子突然發出“咔”的一聲清脆巨響,同時眨了一下圓圓的大眼睛,嚇得女士抱緊了雙臂。
原來,這兩只體型龐大的獅子下面,是一臺可以搬運貨物的機器人,獅子眨眼睛也是由于機器人的操作。(記者殷呈悅)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