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以“創新創業創造,迎接智能社會”為主題,于23日在北京正式開幕。大會吸引了全球范圍內150余家知名機器人企業參與。此次機器人大會涵蓋了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以及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
本次大會分為三個板塊:主論壇、博覽會和機器人大賽。主論壇上,來自世界各國的機器人專家帶來了對機器人產業發展的獨特見解和前瞻觀點,讓人們對機器人產業有了全新的認知;博覽會更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ABB、庫卡、優必選、哈工大等眾多知名機器人企業展示了眾多尖端新品,各具特色的機器人隨處可見,令人不禁感慨機器人的時代已經到來;機器人大賽激烈的對抗、強烈的觀賞性最能激發青少年機器人愛好者的競爭精神和創新能力。毫無疑問,機器人產業的發展之迅猛遠超人們的預期。通過本次大會上的所見所聞,OFweek機器人網編輯認為,機器人產業發展變革從三個層面上得到深刻體現:
自動化向智能化邁進
1958年“機器人之父”恩格爾伯格創立了Unimation公司,意為“自動化單位”,也是在同一年Unimation就拿出了第一件產品:一個龐大而笨重的機械手臂,盡管只能完成搬運這類簡單任務,但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機器人。
早期的機器人出現,是為了讓機器來代替人工完成部分勞動,這個階段的機器人可以稱之為自動化機器人。簡單來說,自動化機器人是由人類給它設定好相應的程序,讓它面對類似流水線這種重復性很強的工作時,能夠比人工勞動力更高效。但是這也體現了自動化機器人的一個弊端:只能執行而無法判斷。相比之下,人工勞動力的好處就體現在可以自主判斷產品好壞從而選擇是否進行下一步流程。因此,智能化機器人應運而生。本次博覽會上所展示的機器人,基本上都已朝著這一方向轉化。在工業機器人領域,通過傳感器采集各種環境數據變量加以分析處理,控制系統再通過對比預設的標準環境變量對機器人進行參數調整,使其具有自主判斷功能。這是工業機器人從自動化轉向智能化的體現。
不止在工業機器人領域,智能化的趨勢還展現在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等多個領域。如今服務機器人正成為機器人智能化的最大體現。諸如優必選、旗瀚科技、科沃斯等知名企業展示的服務機器人,便是將人工智能技術與機器人充分結合,可進行語音交互、面部識別、自主信息采集、巡航避障等各種智能化行為。對此,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一針見血的指出:“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的深度結合仍需持續推進,在視覺、觸覺、移動、決策、預判等方面,機器人還遠遠達不到人類的水平。智能化水平欠缺是其尚不能步入高速發展階段的重要制約。”由此可知,自動化機器人早已不能滿足現實需求,智能化機器人才是機器人發展的最終目標。
機器人向多行業擴張
工業機器人最早應用在汽車制造業,多用于切割、焊接、轉配、噴涂以及搬運這些人工難以完成的工作。隨著科學技術發展,機器人逐漸被開發出各種新功能以應對人們生活的各種需求。本次大會上,我們看到除了ABB、庫卡、新松、廣州數控等知名工業機器人廠商帶來高端工業機器人以外,優必選帶來了專注于商業化場景運用的智能云平臺商用服務機器人“Cruzr”;旗瀚科技為政務、商務、勞務等應用場合打造的“超級員工”金剛機器人;荷福智能帶來的羽毛球運動陪伴機器人以及Festo帶來的仿生水母、仿生蜻蜓等各具特色的機器人,涵蓋了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等多個領域。
在主論壇會議上,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張伯旭在《建設機器人產業創新中心,打造北京創造新名片》主題發言中表示,當前新科技革命的突出特征是顛覆性技術加快應用發展,其帶來的影響不僅體現在已知領域的迭代式技術創新以及應用的規模化拓展,更集中體現在未知領域應用的爆發式增長和大量潛在的新產業、新業態的衍生。因此,機器人技術不只應用在生產制造領域,而是開始向多行業擴張。
對于機器人發展,張伯旭認為除了在高端工業機器人領域重點發展人機協作、真空結晶、物流搬運等機器人;在服務機器人領域,重點發展醫療、公共服務、家庭服務機器人;在特種機器人領域重點發展軍用、空間和消防救援機器人。
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曲道奎也表示,新松從工業機器人領域發展到現在,已經不再拘泥于工業機器人單一領域,已經開始自主研發移動機器人、潔凈服務機器人等,還有智能安全的各種技術和產品。服務和消費機器人造就了智能生活和智慧生活,現在的新松是圍繞著智能技術產品和服務打通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
可見,盡管早期機器人的發展多應用在生產制造領域,但是現在已開始向各行各業擴張。機器人的出現不再只是為了替代人類勞動力,已深入到人們醫療健康、社交娛樂等多個方面。
機器人產業格局調整
早期提及機器人,最先想到的都是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或地區,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ABB、發那科、庫卡和安川。隨著科技發展,各國都意識到了機器人的重要性,紛紛加碼機器人產業發展。
在本次世界機器人大會會議上,OFweek機器人網編輯獲悉,以工業機器人為例,從全球機器人使用總量上看,全球的工業機器人在2016年增長速度為14%,增長到了29萬臺工業機器人。今年的增長速度預計為13%,今年全球工業機器人的數量將會達到32萬臺甚至更多。2016年亞太地區占據了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64%的份額,過去5年來亞太地區增長速度高達16%,遠超歐美地區5%的增長速度。具體來看,全世界目前工業機器人使用量最大的國家前5名,分別為中、日、韓、美、德。這五個國家就占據了全球工業機器人74%的市場,這個數字著實驚人。
此外,中國電子學會發布了《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7年)》,報告中指出,2016年我國機器人產業規模首次突破50億美元,連續五年成為全球第一大應用市場。2017年中國機器人市場預計規模將達到62.8億美元,2012-2017年的平均增長率達到28%。其中,工業機器人42.2億美元,服務機器人13.2億美元,特種機器人7.4億美元。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之一,能在全球機器人市場取得如此矚目的成績,這跟我國政府政策推動以及國內優秀企業不斷努力密不可分。除了中國以外,印度、泰國等機器人市場份額也在不斷上升。再看博覽會上來自世界各地的機器人,結合了各國先進技術,各具特色。讓人感覺,機器人技術已經不再是發達國家才享有,已經成為全球共同追求的目標。
小結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在世界機器人大會開幕式上強調,機器人是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作為引領世界未來的顛覆性技術,正在創造新產業新業態,推動社會生產和消費向智能化轉變,進而深刻改變人類社會生活、改變世界。
縱觀機器人發展史,機器人從最早的單一流程執行,到現在除了執行以外還可進行自主判斷、反饋、調整,極大的加強了人機協作、人機交互的環節。機器人和人們的聯系已經越來越密切。作為全人類智慧的結晶,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機器人不只是改變人類社會生活,更會徹底融入人類世界,與人友好相處。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