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電池企業智能制造熱 設備企業機遇和挑戰并存

時間:2017-08-2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與德國工業4.0相比,“中國制造2025”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可以說,“中國制造2025”已成為中國參與新一輪工業革命全球競爭的標志性符號。在這一過程中,智能制造是落實“中國制造2025”的核心,也是我國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的根本路徑。

與德國工業4.0相比,“中國制造2025”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可以說,“中國制造2025”已成為中國參與新一輪工業革命全球競爭的標志性符號。在這一過程中,智能制造是落實“中國制造2025”的核心,也是我國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的根本路徑。

電池企業智能制造熱

日前,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2017年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與新模式應用擬立項項目名單》,樂凱膠片、湖南科霸、富朗特、孚能科技、寧波杉杉、青海時代新能源、欣旺達、巴莫科技、天津力神、微宏動力等共14家鋰電企業申報項目成功入圍,占比接近10%。

具體來看,富朗特本次上報的新型高能鋰離子電池智能制造項目,是富朗特首條智能化生產線,包括ABB機器人、立體倉儲、立體化成系統、自動沖載系統等前沿鋰電制造技術;寧波杉杉上報建設的動力電池材料智能工廠新模式應用項目,綜合運用ERP系統、MES系統等軟件,并實現全周期生產的可視化、自動化、智能化;天津力神此次上報的動力電池智能工廠建設項目投產后,每年可新增產值超過40億元,帶動區域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發展;微宏動力上報的數字化車間項目,志在通過突出的“智造”能力,打造“快充、長壽命、不燃燒”鋰離子電池系統。

據了解,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的新型制造模式,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能夠有效縮短產品研制周期,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降低運營成本和資源能源消耗。目前,一些試點示范企業已在智能制造方面取得良好成效。有數據顯示,國家首批109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智能化改造后生產效率平均提高30%以上,最高達到2倍以上;運營成本平均降低20%以上,最高降低60%。

設備企業的機遇和挑戰

長期來看,新能源汽車將維持高景氣度,動力電池企業處于大規模擴產周期,而鋰電設備品質和工藝水平高低是決定動力鋰電池品質的關鍵因素。業內人士表示,產線智能化和數字化工廠是鋰電設備行業智能制造的下一張王牌。面對工業4.0、“中國制造2025”這個契機,鋰電設備也將迎來新一輪的革命。

而這也會加劇企業之間的競爭,追不上產業智能制造步伐的企業,將會被無情的“KO”掉。電池中國網了解到,目前國內一些優質的鋰電設備制造商已率先轉向鋰電產品的智能制造以及數字化工廠建設。

作為鋰電設備領域的代表企業,贏合科技憑借自身“整線模式”的強大硬件支撐,通過引進優質人才團隊及制造經驗,努力實現智能制造數字工廠,成為“精密制造+智能控制+解決方案”的行業專家;先導智能與IBM合作建立“先導云”和大數據中心,通過“云”將整個企業的研發、生產、管理連接起來,最終實現全面的智能化工廠,建立全價值鏈的協同平臺;吉陽與其他設備及鋰電池企業積極參與了國家“中國制造2025”的實施,同時公司也在申報智能制造的標準立項……

但在肯定和贊譽之外,當然也有一些質疑的聲音。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智能制造水平還有一定差距。高端傳感器、重要操作系統和數字化基礎的智能化水平還有待提高,工業機器人的普及應用還遠遠不夠,互聯網與工業的融合發展還有很大空間。

鋰電智能制造的未來

在制造業,新產品必須盡快上市;客戶需要個性化產品;瞬息萬變的市場需要提高生產靈活性;需要持續提高生產效率,不斷縮短開發時間,并高效利用資源和能源;而且,還必須確保并持續提高產品質量。

為此,智能制造僅僅依靠自動化不再可行,必須全面實現數字化。豐富全面的共享數據庫需要涵蓋從產品設計,到生產規劃、工程、生產和服務,同時融入供應商和客戶;在整個價值鏈中獲得的經驗又回饋到設計和開發過程,從而使制造企業和機械工程師受益于數字化工廠具有的所有優勢。

而上文提到的我國智能制造領域存在的問題都是可以克服的。拿西門子來說,自1872年進入中國,140余年來西門子將電氣化、自動化、數字化的力量融入各行各業,以創新的技術、卓越的解決方案和軟件產品為中國的發展提供全面支持,并在電池生產領域有著極深造詣。

西門子可通過鋰電池數字化工廠的構建,實現虛擬生產和與現實生產環境的融合,來促進高效、大規模的電池生產。從自動化與驅動技術,直至生產規劃和軟件設計,幫助企業對電池生產過程中的每一工序進行優化。

蒂姆·S·格羅弗在《野蠻進化》一書中寫道,“在你的潛能被徹底激發之前,任何人都不知道你可以抵達怎樣的高度,包括你自己。”這句話同樣適用于快速崛起的中國鋰電行業,智能制造帶來的影響無可估量。此外,可以肯定的是,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中國制造2025”將重塑中國制造業的全球優勢。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力電子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