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技術和醫療服務是我們新興起的熱點關注領域,近期英國科學家研發出世界上最小的外科手術機器人,影像公司影領科技獲千萬Pre-A輪融資,貴州鄉鎮擬遠程醫療全覆蓋,四川九寨溝地震醫療報告公布,甘肅細胞精準治療高發慢病研究取得新進展......
世界上最小的手術機器人“Versius”
英國一個由100名科學家和工程師組成的團隊研發出了世界上最小的外科手術機器人,它可以變換手術模式,每天為成千上萬的患者進行手術。這款機器人名叫"Versius",外形上模仿了人類手臂,可以廣泛應用于腹腔鏡手術,包括疝氣修補、結腸直腸手術、前列腺和耳部、鼻部和咽喉手術。在這些手術中,需要做一些局部小切口,這樣就避免了進行傳統開放型手術的需要。這樣可以預防并發癥,減輕患者疼痛,使患者身體得到快速康復。
該機器人將于明年春天投入使用,只要手術醫生掌握對機器人的操控技術,那么明年年底它就可以對病患進行手術。
劍橋醫療機器人團隊表示,它已經與英國國家醫療服務系統和私人醫院進行合作,來引進這些機器人。目前外科手術機器人的全球市場價值約為每年40億美元,但預計到2024年,這一數字將增至200億美元。
影領科技獲千萬Pre-A輪融資
影領科技于近期完成千萬元Pre-A輪融資,資方為北極光創投。影領搭建了互聯網智慧影像平臺,應用人工智能技術,一方面,影像醫生可以提高能力水平,有效分配工作時間,自由執業獲取陽光收益;另一方面,醫生能考核自己真實水平,用數據分析,跟蹤患者病情,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誤診漏診。同時,影領正在和影像質控中心以及國內行業專家合作,逐步建立體系化的多病種影像檢查診斷方案、報告書寫及掃描規范,用嚴格的實時監控和醫生質控體系保證診斷質量,希望建立中國的ACR(Americancollegeofradiology)體系。
中國是世界第三大醫學影像市場,每年有十幾億次影像檢查,年增長率約30%,影像數據占據醫院總數據量的80%;醫學影像領域涉及大型設備、系統軟件、云計算大數據、獨立影像中心、人工智能等,有分析認為,預計到2020年市場規模達8000億,增長速度全球第一。然而,面對全球醫學影像市場的高速增長,國內現狀卻是影像科醫生資源的極度稀缺,年增長率僅為4.1%。
貴州省鄉鎮遠程醫療全覆蓋設備采購項目政府采購合同簽約
8月20日,貴州省鄉鎮衛生院遠程醫療全覆蓋設備采購項目政府采購合同在貴陽簽約。
此次招標采購共包括10個產品項目,采購金額4.53億元,資金節約率達55%。其中,DR(直接數字化X射線攝影系統)、心電圖機(2)、彩色B超、全自動生化儀、血球計數儀、尿分析儀、免疫規劃數字接種門診軟硬件、鄉鎮衛生院遠程醫療軟件等8個產品,成功完成招標進行簽約。而靜態心電圖機(1)、遠程醫療接入設備在中標公告發布后,被認定投標無效和中標無效,這兩個產品將啟動重新采購程序。
本次采購以“公平、公開、公正”為原則,根據貴州省鄉鎮衛生院遠程醫療全覆蓋設備政府采購項目有效中標結果,省級集中采購第一批招標工作總體成功轉入簽訂合同、部署實施階段。
九寨溝地震災區目前無疫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
從四川省衛生計生委獲悉,截至21日12時,九寨溝地震災區無地震相關傳染病暴發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截至8月21日12時,四川衛生系統累計收治地震傷員525人,門診治療366人,住院傷員159人,其中重傷員42人。經有效治療,新增出院7人,累計出院56人,現住院傷員103人。災區累計消毒面積約22.18萬平方米,開展飲用水采樣檢測270份,心理評估2969人次,開展培訓495人次,開展心理干預2532人次。
甘肅省細胞精準治療高發慢病研究取得新進展
甘肅省科技重大專項“細胞精準治療甘肅重大及高發慢病的醫學轉化體系建立”,由蘭州大學第一醫院牽頭、聯合中源協和甘肅細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及省紅十字血液中心共同實施,經過一年努力及創新,該項目在平臺建設、資源化共享、專業化服務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
經過一年的探索研究,該項目已取得了細胞基礎研究及臨床轉化研究初步成果,完成了基礎設施及設備的建設、安裝、調試和運行。目前,該項目在省紅十字血液中心安寧分站建立了標準化干細胞資源庫及轉化平臺,面積約1900平米。按照GMP標準建有1000平米的細胞制備凈化車間,建設了可容納10萬余份的造血干細胞、間充質干細胞等細胞產品的存儲庫區,擁有世界先進的細胞制備、分離、檢測、培養、存儲等專業儀器設備。并基本完成了基礎設施設備建設、組織架構搭建、人員配置、生產安全設備的調試及運行,對間充質干細胞基礎研究及臨床轉化研究做好了前期工作。
同時,項目取得細胞基礎及臨床研究的初步成果。對干細胞治療終末期肝病等甘肅高發慢病的基礎及臨床轉化研究,初步發現,間充質干細胞可顯著改善肝硬化患者肝功能顯著受損情況,若同時使用骨髓和臍帶兩種間充質干細胞可更為顯著的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開展肝癌干細胞調節肝癌發生發展的分子機制研究發現:肝癌發病率高、預后差,肝癌干細胞是決定復發及轉移的關鍵,項目組初步確定了肝癌干細胞的分離步驟,為后續肝癌干細胞調節肝癌發生發展的分子機制研究的開展奠定了基礎;開展造血干細胞治療惡性血液腫瘤的基礎及臨床轉化研究:該研究是對保存患者正常免疫功能的條件下進行人類白細胞抗原配型不相合的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治療,是治愈惡性血液病和某些惡性腫瘤、免疫以及遺傳性疾病的重要醫療手段。
新疆自治區黨委改革辦召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新聞發布會
8月21日,自治區黨委改革辦召開了自治區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新聞發布會,會上通報了今年以來全疆重點醫改任務的進展及取得的成效。
自治區衛生計生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彭永介紹,今年自治區黨委提出了加強分級診療制度、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全民醫保制度、藥品供應保障制度、綜合監管制度及人才激勵制度等六項制度建設的重點工作任務。六項制度建設被譽為構建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改革這項宏偉工程立柱架梁,打好基礎。自新一輪醫改啟動以來,堅持改革路徑,強化問題導向,注重突出醫改的整體性、系統性、連續性,逐步建立起了“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的改革機制。
其中,醫療改革在四個方面持續推進。在12個地州市提前四個月完成了在85%的地州市實施分級診療制度任務,并在烏魯木齊等8個地州市相繼推行以慢性病防治為主的分級診療試點;目前三級醫院已全面覆蓋預約診療,四家醫院試點日間手術。
審計署太原辦關注醫療產業發展情況
近日,審計署太原特派辦在企業經責審計中,積極關注國有醫療產業的發展情況。審計人員深入央企下屬醫院,調查了解醫院并購、資產質量和經營管理等情況,助力國有醫療產業健康發展。圖為審計人員在醫院實地調查醫療器械的采購和使用情況。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