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企業上云”強勢崛起 與“機器換人”共推制造業轉型

時間:2017-08-21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從國家及政府層面來看,“中國制造2025”已連續三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被提及,今年特別強調要“加快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應用”。與此同時,浙江、貴州等多地政府部門都在大力推進“企業上云”計劃,爭先恐后打造數據強省。

從國家及政府層面來看,“中國制造2025”已連續三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被提及,今年特別強調要“加快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應用”。與此同時,浙江、貴州等多地政府部門都在大力推進“企業上云”計劃,爭先恐后打造數據強省。

自年初工信部推出《云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后,各地方紛紛通過出臺“企業上云行動計劃”的方式,推動“企業上云”工作進程。

從今年上旬的江、浙,到前不久的山東濟南,中國越來越多的省市政府推出了“企業上云”行動計劃,與“機器換人”等行動呼應,多管齊下地幫助規模以上企業逐步完成從制造到智造的華麗轉身。

那么,“企業上云”在中國能否順利施行,又是否可以真正幫助企業完成智能制造?

“企業上云”速度迅猛

據有關數據統計,中國云計算市場規模已經從2008年的73億元快速增長到2016年的3168億元,年均增長額近400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60%。

從國家及政府層面來看,“中國制造2025”已連續三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被提及,今年特別強調要“加快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應用”。與此同時,浙江、貴州等多地政府部門都在大力推進“企業上云”計劃,爭先恐后打造數據強省。“企業上云”已是大勢所趨,而“云制造”更成為制造業轉型升級新的風向標。

2017年4月,江蘇省和浙江省先后發布了推進當地企業上云的行動計劃。江蘇省的行動計劃為“1+30+300工程”。“1”指阿里云,“30”指省內30家兩化融合服務機構,“300”指省內300家制造業企業。概括而言,江蘇省政府希望實現數據驅動企業發展,最終推進企業的“智能制造”轉型。

浙江省《“企業上云”行動計劃(2017)》的先期目標是全省新增上云企業10萬家,目標是把浙江打造為“全國云計算產業中心”。

今年5月,寧波全面啟動“企業上云”行動。寧波市將針對不同行業、不同規模、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根據其信息化基礎和個性化需求,制定差異化的企業上云策略:小微企業首先實現云計算初級應用;大中型企業通過“移動化”改造、“互聯網化”升級、“智能化”提升等途徑逐步實現云計算深度應用。預計到今年年底,培育國內領先的云平臺服務商1至2家、行業云應用平臺2至3個、云應用服務商10家,形成標桿應用25例,力爭成為在全國有較大影響力的云服務產業示范基地。

6月,濟南市出臺“企業上云”行動計劃,將利用3年時間探索建設省會城市圈云服務一體化平臺,實現區域間云平臺資源整合和功能融合。到2019年,初步建立云計算技術、產業、應用和服務體系及產業生態,打造一批國內領先、省內一流的云計算領域服務商,將云計算領域產業鏈條做長做強。濟南市新增上云企業突破10000家,培育國內領先的云平臺服務商2-3家、行業云應用平臺3-5個、云應用服務商70家。

為何今年上半年各地爭相開啟“企業上云”的步伐?從政府層面來看,上云便于對企業進行集中管理;而站在企業的角度,且不論云平臺使用程度如何,乘政策東風先行涉足對自身而言也并無太大損失。

云技術的優勢

云技術給人的概念是伴隨著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處理等技術應用而生,那些傳統的業務應用,如ERP、CRM、辦公套件等,一直都渴望運行在云平臺當中,以解決容量規劃、性能、運維等問題。國內云計算廠家已開發出集虛擬機、容器、物理機于一體的統一平臺,以一致的體驗滿足各類應用的需求,助推云技術進入企業核心應用。企業不用再買服務器、數據器、防火墻等,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與服務供應商進行很少的交互,IT方面的投入很低。

企業運營產生的一系列成本,都可以通過互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等技術來降低?;ヂ摼W可以降低連接成本,大數據可以降低信息的獲取成本,以及擴大信息獲取的范疇,而第三個是計算成本,通過云計算能夠降低。云技術可以提供互聯網連接、信息(大數據處理)和計算這三者能力,是最佳的提供三者能力的一站式服務平臺。

就目前我國的現狀而言,很多企業還處于工業2.0和3.0時代,想要機器換人,快速實現產線自動化升級,將面臨資金、技術、產線重新規劃等一系列問題。但使用云技術所需要的投入則相對較小,在高工機器人3C手機專場巡回調研中,天馳集團就和沈陽機床聯合建立了智能云工廠,不僅無需對產線進行大幅改動,更能實現遠程監控和設備操作,提升生產效率。

借助云技術,企業能夠更加高效的使用大數據提升業務水平,幫助企業進行定制化服務,為將來的柔性生產打下技術基礎,在未來更可以和工業物聯網結合,為升級智能工廠鋪平道路。當然,對于那些信息化、自動化基礎薄弱的企業,“上云”同樣有一定的阻力,包括數據的適配性,企業人員無法理解云技術等,因而需要一定的資金投入。但企業上云對現階段企業而言,可操作性更強,且利大于弊。

對政府來說,“企業上云”應該是生搬硬套和全盤復制他人成果,而要因地制宜,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對企業而言,“企業上云”不是終點,而是起點:以阿里云計算服務為例,分為IaaS/PaaS/SaaS三大類共121項服務,企業上云門檻小,但需要根據企業自身基礎和實際情況,逐步加載模塊化服務,才能將云平臺逐漸利用起來。

對機器人企業的發展意義

柔性化和智能化是機器人的一大特點,而將“云”技術融入機器人則是將這一特點生化的必經之路。然而與“企業上云”形成強烈對比的,是云機器人逐漸淪為空響的現實。

云機器人概念提出可追溯到GOOGLE在2011年的I/O大會,但多年過去,似乎鮮有被人投入應用,其原因有二:首先,對其認識僅停留在“藍?!彪A段,該部分競爭主要存在于大學與研究機構,鮮有商業力量涉足;其次,不具備一定規模的云機器人數量或云計算平臺,導致云機器人實際意義無法體現。

如此前提下,“云機器人”是將繼續沉淪成為絕唱,還是借著“企業上云”和智能制造的風口強勢崛起,很大程度上要看機器人企業的抉擇:

其一,機器人企業對終端企業智能化和云技術需求是否引起足夠的警覺;

其二,與云服務商進行合作,補充自己云平臺建設和運維技術的短板,同時對機器人產品智能化性能的改進;

其三,多企業合作,形成抱團?!霸啤逼脚_也好、信息系統也好,一方面,若各企業之間差異太大,企業間對接和交流的可行性低,云平臺的作用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對機器人企業而言,若“單打獨斗”的對每個企業設計信息平臺,于自身設計成本高,盈利水平也十分有限。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