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成千上萬的傳感器被嵌入到現實世界的各種設備中,實現人、機、云端無縫的交互,驅動制造業升級,讓城市更智慧,同時也讓無人駕駛成為現實,引發社會數字變革。
物聯網是讓所有物體連接到互聯網,其中傳感器作為感知層核心部件,能讓了無生機的物體通過傳感器獲得強大的生命,但在當前,由于傳感器的部署規模并未普及,使得沒有足夠的“物理層”接入點,從源頭上阻礙物聯網發展。
隨著成千上萬的傳感器被嵌入到現實世界的各種設備中,實現人、機、云端無縫的交互,更高級一點就是實現“場景感知”,讓智能設備擁有“智慧”,與人工智能結合,使得人體感知能力進一步補充和延伸,感知將會是物聯網設備新趨勢,很多智能設備將具備某些“感知”功能。
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身邊將到處布滿傳感器,再把大量傳感器采集的數據與開放數據等組合,使得設備與數據密緊密相連,并用數據驅動社會和企業創新和發展,在萬物互聯時代下,誰有數據誰就可以賺更多的錢。
尤其在運營商、芯片廠商以及眾多垂直行業解決方案提供商共同推動下,物聯網呈現出快速增長態勢,同時也會引領下一輪技術爆炸,企業通過部署物聯網,各種物理設備經過傳感器收集數據,海量的數據使得機器學習成為可能,經過智能分析的數據不僅可以實現企業智慧化的運營模式,甚至可以改變企業競爭方式和競爭界線,使得產品的功能或者服務,可以得到拓展,不僅僅是物理設備的聯網,更能讓物理設備透過數據可視化智慧運營,更能讓企業做出管理決策。
因傳感器、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讓企業不僅有能力獲取到無限的數據,也能從中洞察未來,快速創新成為企業未來核心競爭力,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評估并加大部署,從物聯網中獲取數據,驅動制造業升級,讓城市更智慧,同時也讓無人駕駛成為現實,引發社會數字變革。
(一)制造業
在制造業,各種設備和機器等透過安裝各式各樣的傳感器,以此收集數據,所形成的大數據加以分析,賦予機器感知、學習、自我優化的能力,并從數據中獲取價值,借助大數據的力量和電子傳感器的普及創造智能機器,而通用電氣就是這一場工業數據化的踐行者,以“數字化”為背景帶來了一場全新的工業革命,把人、機器、數據給連接起來。
(二)智慧城市
例如新加坡,為了推進“智慧國家2025”計劃,構建“智慧國平臺”,建設覆蓋全島數據收集、連接和分析的基礎設施與操作系統,至此統一傳感器標準成為收集數據關鍵所在,將在光纖網基礎上打造一個全國傳感網。傳感器遍布全國各地,不論是在家里、辦公室還是公共場所,未來的新加坡還將會大量安裝各種用途的傳感器,這些傳感器網絡若符合統一品質標準,運作起來會更順暢,為邁向“智慧國”的目標做準備。
在我國也有接近300個城市在構建智慧城市,其中傳感器作為城市“心臟”,把傳感器嵌入和裝備到電網、鐵路、橋梁、隧道、公路、建筑、等各種物體中,實現人類社會與物理系統的整合。尤其在多年前提出“萬億傳感器”的口號,旨在推動社會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中每年使用1萬億個傳感器,利用傳感器提升社會服務。
(三)無人駕駛
推進無人駕駛商業進程中,傳感器是無人駕駛汽車的大腦,通過部署一些列傳感器組合,感知周圍的環境,讓無人駕駛成為現實,包括谷歌旗下Waymo、英特爾和百度等企業推動無人駕駛技術蓬勃發展,但傳感器技術是“硬實力”,得益于傳感器和人工智能技術,Waymo在走了全球前列,而無人駕駛核心組件LiDAR傳感器的成本有望下降,將有助于推動自動駕駛商業落地。
另外,Mobileye同樣受益于傳感器技術,其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技術不僅成就了特斯拉,且還被英特爾以153億美元巨額收購,ADAS其原理是利用車上的各種傳感器,英特爾通過整合其自動駕駛技術,將會大大增強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競爭力。
結束語
傳感器受到全社會關注,通過傳感器捕捉到的數據,并把數據傳送到互聯網,通過相應算法進行數據分析,讓一切可以被量化和被感知,最終在產品和服務中實現創新,以此作為基礎,通過創新的商業模式和收益實現企業自身的業務轉型,以數據為基礎的商業模式將成為未來發展的主要潛力。
但企業也將會面臨更多的挑戰,如何利用傳感器所收集的數據來洞察成為未來商業競爭核心,需要一種全新的方法,以此幫助企業快速、高效地部署物聯網,提高企業產品和服務實現智慧運營,讓給企業產品和服務走在物聯網最前端。
更多資訊請關注傳感器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