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記者唐孜孜針對無人機"黑飛"問題,民航局昨日發布《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從事經營性飛行活動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其中規定,無人機從事經營性飛行活動應取得經營許可,未取得經營許可證,不得開展經營性飛行活動。并規定經營主體"須為中國籍公民",飛行活動結束72小時內需報送飛行作業信息。對于監管主體,擬委托中國航空運輸協會通航分會協助行業主管部門完成經營許可申請的在線審查和事中事后監管工作。
無人機經營主體應為企業法人
《辦法》提出,無人機經營主體登錄"無人機經營許可管理系統網站"進行許可申請,未按《辦法》規定取得經營許可證,不得使用無人機開展經營性飛行行動。在許可的申請條件方面,要求無人機經營活動的主體應當為企業法人,法定代表人為中國籍公民,此外要求企業應擁有不少于兩架無人機,從事培訓類經營活動的企業則需具有行業主管部門認可的培訓能力。
南都記者注意到,《辦法》對申請人的誠信問題也作出了嚴格規定。針對申請人提供虛假材料被駁回,一年內再次申請的;申請人被撤銷經營許可證后,三年內再次申請的;被列入行業安全管理失信"黑名單"的企業的情形,《辦法》將作"不予受理無人機經營許可"的處理。
飛行結束72小時內報送信息
在登記信息方面,經營主體需要提供的登記信息有,無人機實名登記號,地面第三人責任險保單信息,企業擬開展的無人機經營項目等。此外,還規定無人機經營許可證不得涂改、出借、買賣或轉讓。
在監管方面,民航局稱,擬委托中國航空運輸協會通航分會協助行業主管部門完成經營許可申請的在線審查和事中事后監管工作,采用在線申請和在線審批的方式,實現經營許可全流程"不見面"審批。許可部門須在15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查后,作出許可決定,準予許可的,申請人可在線下載并打印"電子經營許可證",不予許可的,申請人可在線查詢原因。
為了更好對企業飛行活動進行監管,《辦法》規定許可證持有人在飛行活動結束后72小時內,通過系統報送相關作業信息。通過無人機運營企業在線報送企業基本信息和作業信息,實現"事中事后監督"。
物流類無人機規范文件正制定
民航局介紹,《辦法》的出臺是為滿足企業運營,拓展無人機應用服務領域,提升產業價值,引導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的需要。南都記者梳理發現,《辦法》主要設定兩類許可項目,一類是作業類,包括航空噴灑(撒)、航空攝影、空中拍照、表演飛行4種經營項目;另一類是培訓類,即無人機駕駛員培訓。民航局稱,以上經營項目可占到無人機應用領域的95%以上。
但《辦法》并不適用于物流配送無人機。民航局稱,無人機在物流配送領域的應用,由于涉及危險品運輸等問題,目前正在研究制定試點方案,待試點結束后予以評估。
更多資訊請關注人機界面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