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全球科學技術的發展,機器人研發技術逐漸完善,幾乎在海陸空都有應用。
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東芝和國際反應堆報廢研究開發機構近日發布了一款水下機器人。該水下機器人主要用于調查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站3號機組反應堆安全殼內部情況。
該水下機器人直徑約13厘米,長30厘米,為圓筒狀,通過后部和上部的螺旋槳驅動。前部的攝像頭可拍攝上下各90度范圍。每次可前進30米左右,續航時間約為10小時~20小時。此外,該水下機器人將從反應堆安全殼的側面進入,利用攝像頭拍攝內部情況。預定今年7月中旬投入使用。
對于水下機器人的研究,中國也在這條路上加速前進,前不久,我國山東煙臺打撈局研發一款水下機器人,并進行了為期5天的實驗。結果顯示,該款水下機器人最大下潛深度達到2951米,標志著我國救撈系統已具備3000米級深水救撈能力,實現了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