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機器的溝通全部發生在人機界面身上,因此人機界面的設計關系到人與機器是否有良好的關系。一個好的人機界面美觀易懂、操作簡單且具有引導功能,使用戶感覺舒適、愉快,從而提高使用效率。
當機械大工業發展起來的時候,如何有效操縱和控制產品或機械的問題導致了人機工程學。二戰后,隨著體力的簡單勞動轉向腦力的復雜勞動,人體工學也進一步地擴大到人的思維能力的設計方面。"使設計能夠支持、解放、擴展人的腦力勞動"。在信息時代,滿足了物質需求的情況下,人們追求自身個性的發展和情感訴求,設計必須要著重對人的情感需求進行考慮。
設計因素復雜化導致設計評價標準困難化。個性化的設計作品能否被消費者所認同7新產品開發能不能被市場所接受7在目前,我國大部分企業實力還并不強大,設計開發失利承受力還不很強的情況下,如何系統地、有根據地認識、評價設計,使其符合市場,就需要對設計因素再認識。
利用界面分析法,正是使設計因素條理化,避免將人作為"生物人"的片面和走出籠統地說"設計=科學+藝術"的簡單誤區。對許多以微電子機制的產品而言,由于功能的執行不再是傳統的可感知方式,而是電子的無形運作,造成了產品外觀形式無法解釋和表達其內部功能及使用狀態。于是在使用者與產品之間便構筑了所謂用戶界面(UserInterface),籍以實現人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
以人為本的設計要求設計從用戶的需求出發。根據人的不同層次的需求,我們可以把設計分為幾個層面。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它具有一定的層次性、階段性,是發展和變化的。
更多資訊請關注人機界面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