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先成為人工智能技術強國,誰就掌握了這輪科技革命的先機。為搶抓人工智能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構筑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先發優勢。7月20日,《國務院關于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通知》發布。規劃提出,前瞻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項目,到2030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競爭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
中國人工智能如何發展,規劃定下了詳細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具體分三步走。
第一步,到2020年人工智能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初步建成人工智能技術標準、服務體系和產業生態鏈,培育若干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骨干企業,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
第二步,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實現重大突破。新一代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智能醫療、智慧城市、智能農業、國防建設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5萬億元。
第三步,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
除了技術方面的挑戰,人工智能的發展瓶頸還來自于倫理、法律等層面。就在今年7月5日,百度公司CEO李彥宏乘坐無人駕駛汽車上了北京五環就驚動了交警。在法律法規的調整完善方面,《規劃》明確,要建立保障人工智能健康發展的法律法規和倫理道德框架。
2016年以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投入到AI領域的研究和探索中,百度、阿里巴巴、網易等均組建了自己的人工智能實驗室。此次規劃明確提到目前中國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問題,包括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差距,缺少重大原創成果,在基礎理論、核心算法以及關鍵設備、高端芯片、重大產品與系統、基礎材料、元器件、軟件與接口等方面差距較大;科研機構和企業尚未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態圈和產業鏈,缺乏系統的超前研發布局;人工智能尖端人才遠遠不能滿足需求;適應人工智能發展的基礎設施、政策法規、標準體系亟待完善。
2017年初,紐約時報刊登《中國欲在人工智能“軍備競賽”中趕超美國》一文,將人工智能技術上升到國家安全戰略層面,對比中美AI技術。其中提到,隨著中國人工智能的崛起,美國正在失去技術上的壟斷優勢。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